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1.2.1 打结蛋白的简介 | 第11-13页 |
1.2.2 YibK 蛋白和 YbeA 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3 PGK 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4 单分子荧光简介 | 第20-22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特色 | 第22-24页 |
第二章 YibK 和 YbeA 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7页 |
2.1.1 模板 | 第24-25页 |
2.1.2 引物设计 | 第25页 |
2.1.3 实验所用的表达质粒以及菌种 | 第25页 |
2.1.4 实验过程所用的主要试剂以及试剂盒 | 第25-26页 |
2.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2.1.6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实验方法的建立 | 第27-28页 |
2.2.2 PCR 扩增目的片段 | 第28页 |
2.2.3 pET28a 质粒提取 | 第28-29页 |
2.2.4 目的片段和载体的双酶切 | 第29页 |
2.2.5 双酶切回收产物的连接和转化 | 第29页 |
2.2.6 菌落的转接及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29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3.1 Yibk 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1页 |
2.3.2 YbeA 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YibK 和 YbeA 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33-48页 |
3.1 实验材料以及仪器 | 第33-34页 |
3.1.1 实验过程主要试剂 | 第33页 |
3.1.2 实验过程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3-34页 |
3.1.3 实验所用仪器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的整体方法 | 第34页 |
3.2.2 蛋白的表达纯化的方法步骤 | 第34-36页 |
3.3 YibK 蛋白的纯化 | 第36-43页 |
3.3.1 Ni~(2+)亲和色谱柱纯化带有 His-Tag 的融合蛋白 | 第36-37页 |
3.3.2 脱盐 | 第37页 |
3.3.3 酶切 | 第37-39页 |
3.3.4 酶切后的蛋白通过 G75 凝胶过滤继续纯化 | 第39-41页 |
3.3.5 阳离子交换柱分离 | 第41-43页 |
3.4 YbeA 蛋白的纯化 | 第43-46页 |
3.4.1 Ni~(2+)亲和色谱柱纯化 | 第43-44页 |
3.4.2 酶切条件的优化 | 第44-45页 |
3.4.3 离子交换进一步纯化酶切后的蛋白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YibK 和 YbeA 蛋白的表征 | 第48-66页 |
4.1 YibK 的表征 | 第48-60页 |
4.1.1 蛋白二级结构的测定 | 第48页 |
4.1.2 蛋白在不同变性剂下的化学稳定性分析 | 第48-53页 |
4.1.3 蛋白的热变性实验分析 | 第53页 |
4.1.4 蛋白的荧光标记 | 第53-55页 |
4.1.5 荧光标记后的蛋白的尿素滴定实验分析 | 第55-56页 |
4.1.6 Alexa Fluor 488 和 Alexa Fluor 647 标记的蛋白的单分子检测 | 第56-60页 |
4.2 YbeA 蛋白的表征 | 第60-64页 |
4.2.1 二级结构的测定 | 第60-61页 |
4.2.2 尿素变性条件下蛋白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63页 |
4.2.3 蛋白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3-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磷酸甘油酸激酶(PGK)的表征 | 第66-84页 |
5.1 PGK 的载体构建以及表达纯化 | 第66页 |
5.2 PGK 的表征实验 | 第66-83页 |
5.2.1 PGK 与铝离子相互作用的表征 | 第66-78页 |
5.2.2 PGK 的单分子检测 | 第78-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