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相关理论 | 第12-24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21页 |
1.3.3 开展土地储备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4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第24-27页 |
1.4.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4-2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土地储备模式分析 | 第27-48页 |
2.1 国外典型土地储备模式 | 第27-37页 |
2.1.1 瑞典的土地储备 | 第27-29页 |
2.1.2 荷兰的土地储备 | 第29-30页 |
2.1.3 美国的土地储备 | 第30-31页 |
2.1.4 法国的土地储备 | 第31-32页 |
2.1.5 国外开展土地储备的特点 | 第32-33页 |
2.1.6 国外土地储备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2.1.7 对我国开展土地储备的借鉴作用 | 第34-37页 |
2.2 国内典型土地储备模式 | 第37-42页 |
2.2.1 市场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 | 第37-38页 |
2.2.2 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模式 | 第38页 |
2.2.3 市场政府混合型土地储备模式 | 第38-39页 |
2.2.4 三种典型土地储备模式城市的比较 | 第39-40页 |
2.2.5 土地储备机构 | 第40页 |
2.2.6 目前国内土地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2页 |
2.3 优化改进土地储备模式的建议 | 第42-47页 |
2.3.1 优化改进土地储备运作管理体系 | 第42-44页 |
2.3.2 组建土地储备开发公司负责土地储备经营 | 第44-45页 |
2.3.3 规范土地储备开发有限公司的运作 | 第45-47页 |
2.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广州市土地储备模式现状概况 | 第48-66页 |
3.1 广州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背景分析 | 第48-49页 |
3.1.1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 第48页 |
3.1.2 经营城市理念的兴起 | 第48-49页 |
3.1.3 促进“退二进三”需求 | 第49页 |
3.2 建立过程 | 第49-50页 |
3.3 广州市土地储备的组织结构体系 | 第50-56页 |
3.3.1 行政管理 | 第50-55页 |
3.3.1.1 广州市土地管理委员会 | 第51-52页 |
3.3.1.2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 第52页 |
3.3.1.3 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 | 第52-53页 |
3.3.1.4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 | 第53-54页 |
3.3.1.5 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 | 第54-55页 |
3.3.2 计划管理 | 第55页 |
3.3.3 双轨制 | 第55-56页 |
3.3.4 出让预申请 | 第56页 |
3.4 土地储备运作程序 | 第56-61页 |
3.4.1 制订计划 | 第56-57页 |
3.4.2 土地取得 | 第57-58页 |
3.4.2.1 土地储备范围 | 第57页 |
3.4.2.2 土地取得原则和程序 | 第57-58页 |
3.4.4 土地出让 | 第58-61页 |
3.4.4.1 推行土地出让预申请制度 | 第58-59页 |
3.4.4.2 公开出让 | 第59-60页 |
3.4.4.3 划拨出让 | 第60-61页 |
3.4.4.4 以协议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应土地的程序 | 第61页 |
3.5 广州市土地储备取得的成效 | 第61-63页 |
3.5.1 推动了广州的现代化城市建设 | 第62页 |
3.5.2 调整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城市布局 | 第62-63页 |
3.5.3 促使房地产健康发展 | 第63页 |
3.5.4 为民生项目建设筹集了资金 | 第63页 |
3.6 广州市土地储备存在的问题 | 第63-66页 |
3.6.1 相关立法有待加强 | 第63-64页 |
3.6.2 一级开发市场化程度不足 | 第64页 |
3.6.3 融资规模小,渠道单一 | 第64页 |
3.6.4 土地储备规模有待扩大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广州水投集团参与白云湖地区土地储备概况 | 第66-78页 |
4.1 广州水投集团参与白云湖地区土地储备背景 | 第66-67页 |
4.2 白云湖周边地区规划情况 | 第67-72页 |
4.2.1 用地和房屋现状情况 | 第67页 |
4.2.2 功能定位 | 第67-68页 |
4.2.3 用地布局规划 | 第68-69页 |
4.2.4 村安置用地及经济发展留用地规划 | 第69-70页 |
4.2.5 保障型住房规划 | 第70-71页 |
4.2.6 储备用地规划 | 第71-72页 |
4.2.7 开发时序 | 第72页 |
4.3 广州水投开展白云湖周边地区土地储备概况 | 第72-74页 |
4.4 广州水投参与白云湖周边土地储备问题总结 | 第74-75页 |
4.4.1 找准土地储备突破口较迟,土地征收进展较慢 | 第74-75页 |
4.4.2 企业参与土地储备尚属新生事物,村民一时不能接受 | 第75页 |
4.4.3 融资有待完善 | 第75页 |
4.5 广州水投参与白云湖地区土地储备工作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城市土地储备模式建议 | 第78-83页 |
5.1 组建广州市土地储备开发有限公司 | 第78-79页 |
5.2 继续探索完善“委托储备” | 第79页 |
5.3 探索“土地打包”的储备模式 | 第79-80页 |
5.4 完善土地储备规划内容 | 第80-81页 |
5.5 探索“勾地储备”模式 | 第81页 |
5.6 成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 第81-82页 |
5.7 健全土地储备法规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3-85页 |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6.2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4页 |
6.3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件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