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1.1.1 传统钢桥面及铺装的使用现状 | 第11-13页 |
1.1.2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简介 | 第13-14页 |
1.1.3 钢-薄层 RPC 组合桥面的研发 | 第14-15页 |
1.1.4 钢-薄层 RPC 组合桥面抗剪问题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连接件分类及其承载力 | 第16-17页 |
1.2.2 连接件设计方法 | 第17页 |
1.2.3 连接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1 超短栓钉抗剪性能研究 | 第19页 |
1.3.2 钢筋网连接件抗剪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第2章 超短栓钉抗剪性能研究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栓钉连接件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 第20-21页 |
2.3 理论分析 | 第21-28页 |
2.3.1 模型尺寸 | 第21-22页 |
2.3.2 边界条件与加载 | 第22-23页 |
2.3.3 破坏准则与本构关系 | 第23-25页 |
2.3.4 计算参数 | 第25页 |
2.3.5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25-28页 |
2.4 试验研究 | 第28-31页 |
2.4.1 试验目的 | 第28页 |
2.4.2 材料性能 | 第28-29页 |
2.4.3 实验方案 | 第29-30页 |
2.4.4 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钢筋网连接件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33-46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计算软件选用及技术要点 | 第33-36页 |
3.3 破坏形式初步探讨 | 第36-37页 |
3.4 破坏机理有限元分析 | 第37-45页 |
3.4.1 试件尺寸 | 第37-38页 |
3.4.2 边界条件与加载 | 第38-39页 |
3.4.3 破坏准则与本构关系 | 第39-40页 |
3.4.4 模型参数 | 第40页 |
3.4.5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0-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钢筋网连接件推出试验 | 第46-52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6页 |
4.2 材料性能 | 第46-47页 |
4.3 试验装置、试验内容及试验加载方案 | 第47-49页 |
4.3.1 试验主要装置 | 第47页 |
4.3.2 试验主要内容 | 第47页 |
4.3.3 试验加载方案 | 第47-49页 |
4.4 实验成果 | 第49-51页 |
4.4.1 实验现象 | 第49-50页 |
4.4.2 实测 P-S 曲线与有限元 P-S 曲线对比 | 第50页 |
4.4.3 钢筋网连接件与短栓钉连接件推出试验实测 P-S 曲线对比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钢筋网抗剪佛陈桥实例分析 | 第52-59页 |
5.1 工程概述 | 第52-53页 |
5.2 抗剪钢筋网布置方案 | 第53页 |
5.3 理论分析 | 第53-58页 |
5.3.1 建立全桥模型 | 第53-54页 |
5.3.2 区间分段 | 第54-55页 |
5.3.3 “栓钉”加密 | 第55-56页 |
5.3.4 建立钢筋网局部抗剪模型 | 第56-57页 |
5.3.5 钢筋网局部抗剪模型结果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