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剪力滞问题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剪力滞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计算理论和方法 | 第10-13页 |
| 1.2.2 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 1.2.3 斜拉桥主梁剪力滞 | 第14-15页 |
| 1.2.4 斜拉桥剪力滞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 1.3.1 背景工程 | 第15-16页 |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比拟杆法求解剪力滞 | 第18-36页 |
| 2.1 比拟杆法求解箱梁剪力滞的思路 | 第18-23页 |
| 2.1.1 基本假定 | 第18页 |
| 2.1.2 典型截面加劲杆等效面积的计算方法 | 第18-23页 |
| 2.2 比拟杆法微分方程组 | 第23-26页 |
| 2.2.1 比拟杆法微分方程组的建立 | 第23-24页 |
| 2.2.2 给定边界和荷载条件的求解 | 第24-26页 |
| 2.3 三杆比拟法的微分方程 | 第26-29页 |
| 2.3.1 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2.3.2 给定边界和荷载条件的求解 | 第27-29页 |
| 2.4 双边箱主梁剪力滞计算 | 第29-35页 |
| 2.4.1 梁顶、底板剪力滞的求解方程组 | 第29-31页 |
| 2.4.2 主梁截面相关参数计算 | 第31-32页 |
| 2.4.3 依托工程主塔处主梁剪力滞系数计算 | 第32-3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超宽双边箱斜拉桥主梁剪力滞分析 | 第36-67页 |
| 3.1 ASNSYS简介及模型单元介绍 | 第36-38页 |
| 3.1.1 有限元软件ANSYS概述 | 第36-37页 |
| 3.1.2 相关单元介绍 | 第37-38页 |
| 3.2 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 3.2.1 拉索轴力作用模型 | 第38-40页 |
| 3.2.2 局部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40-42页 |
| 3.3 拉索轴力作用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3.3.1 拉索轴力截面正应力计算结果 | 第42-46页 |
| 3.3.2 依托工程拉索轴力扩散角分析 | 第46页 |
| 3.4 局部节段模型结果分析 | 第46-65页 |
| 3.4.1 依托工程主梁截面正应力分布特点 | 第46-51页 |
| 3.4.2 特征施工工况分析 | 第51-54页 |
| 3.4.3 成桥状态下箱梁翼缘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54-6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4 剪力滞效应的敏感性分析 | 第67-88页 |
| 4.1 敏感性分析节段模型选取 | 第67-68页 |
| 4.2 横向预应力钢筋对主梁剪力滞的影响 | 第68-71页 |
| 4.2.1 依托工程主梁横向预应力的设置 | 第68页 |
| 4.2.2 横向预应力筋作用下在箱梁顶、底板正应力应力分布特征 | 第68-69页 |
| 4.2.3 横向预应力对主梁正应力及剪力滞分布的影响 | 第69-71页 |
| 4.3 纵向隔板对主梁剪力滞的影响 | 第71-76页 |
| 4.3.1 纵隔板选型 | 第71-72页 |
| 4.3.2 纵隔板影响计算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 4.4 腹板对剪力滞的影响 | 第76-86页 |
| 4.4.1 直腹板厚度对剪力滞的影响 | 第76-79页 |
| 4.4.2 直腹板间距对剪力滞的影响 | 第79-83页 |
| 4.4.3 斜腹板厚度对剪力滞的影响 | 第83-8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5 结论和展望 | 第88-90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88-89页 |
| 5.2 展望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