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本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3页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现阶段我国金融抑制状况分析 | 第14-16页 |
2.1 利率管制与非利率管制 | 第14-15页 |
2.2 信贷控制和财政融资 | 第15-16页 |
第3章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6-24页 |
3.1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 第16-18页 |
3.2 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动的比较 | 第18-19页 |
3.3 我国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3.3.1 高储蓄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影响经济增长 | 第20-21页 |
3.3.2 高储蓄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口导向型 | 第21页 |
3.3.3 储蓄投资转化率低,资金低效率利用 | 第21-22页 |
3.3.4 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金融市场风险加大 | 第22-24页 |
第4章 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的实证分析 | 第24-29页 |
4.1 变量的选取 | 第24-26页 |
4.1.1 我国名义居民储蓄额S的选取 | 第24页 |
4.1.2 居民可支配收入Y的选取 | 第24页 |
4.1.3 名义利率R的选取 | 第24-25页 |
4.1.4 虚拟变量金融抑制程度指标M的选取 | 第25页 |
4.1.5 进出口差额N的选取 | 第25-26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4.3 模型的回归 | 第27页 |
4.4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27-28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第5章 基于金融抑制视角的储蓄利率低弹性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5.1 弱正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 第29页 |
5.2 储蓄利率低弹性分析 | 第29-33页 |
5.2.1 改革开放以前 | 第29-30页 |
5.2.2 改革开放以后 | 第30-33页 |
5.2.2.1 金融抑制下的利率管制 | 第30页 |
5.2.2.2 金融抑制下的信贷配给 | 第30-31页 |
5.2.2.3 金融抑制下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 | 第31页 |
5.2.2.4 金融抑制改革中配套制度的不健全 | 第31-33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33-36页 |
6.1 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33-34页 |
6.2 端正政府职能 | 第34-35页 |
6.3 规范和完善金融市场 | 第35页 |
6.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谢词 | 第38-39页 |
附件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