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TWIP钢 | 第10-13页 |
1.2.1 孪生诱发塑性效应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2 TWIP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3 合金成分对TWIP效应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1 锰元素 | 第13页 |
1.3.2 碳元素 | 第13页 |
1.3.3 铬元素 | 第13-14页 |
1.4 TWIP钢的层错能 | 第14-19页 |
1.4.1 层错能的定义 | 第14-15页 |
1.4.2 层错能的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1.4.3 层错能对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4 层错能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5 TWIP钢的应变硬化机理 | 第19-21页 |
1.5.1 高密度位错缠结理论 | 第19-20页 |
1.5.2 形变孪晶 | 第20页 |
1.5.3 动态应变时效 | 第20-21页 |
1.5.4 形变马氏体 | 第21页 |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6.1 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21-22页 |
1.6.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23-25页 |
2.1.1 合金成分设计 | 第23-24页 |
2.1.2 TWIP钢的熔炼工艺 | 第24-25页 |
2.1.3 固溶处理工艺 | 第25页 |
2.2 室温拉伸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2.3 显微组织观察与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2.3.1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7页 |
2.3.2 能谱分析 | 第27页 |
2.3.3 断口形貌观察 | 第27页 |
2.3.4 TEM观察 | 第27-28页 |
2.3.5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Cr含量对Fe-20Mn-1.2C-XCr TWIP钢层错能的影响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层错能的计算 | 第29-36页 |
3.2.1 X射线峰位移法测定层错几率 | 第29-32页 |
3.2.2 热力学模型计算层错能 | 第32-36页 |
3.3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6-40页 |
3.3.1 X射线峰位移法测定结果 | 第36-38页 |
3.3.2 热力学模型计算结果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Cr含量对Fe-20Mn-1.2C-XCr TWIP钢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41-57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Fe-20Mn-1.2C-XCr TWIP钢的显微组织 | 第41-48页 |
4.2.1 TWIP钢的铸态组织 | 第41-43页 |
4.2.2 TWIP钢的热轧态组织 | 第43-44页 |
4.2.3 TWIP钢固溶态的显微组织 | 第44-45页 |
4.2.4 TWIP钢拉伸后的显微组织 | 第45-46页 |
4.2.5 XRD物相分析 | 第46-48页 |
4.3 TWIP钢的力学性能 | 第48-54页 |
4.3.1 拉伸力学性能指标 | 第48-49页 |
4.3.2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 第49-51页 |
4.3.3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51-52页 |
4.3.4 强塑积和能量吸收率 | 第52-54页 |
4.4 拉伸断口扫描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TWIP钢塑性变形与应变硬化机制的探讨 | 第57-69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TWIP钢中的退火孪晶 | 第57-58页 |
5.3 TWIP钢中形变孪晶 | 第58-60页 |
5.3.1 TWIP钢形变孪晶的形态 | 第58-59页 |
5.3.2 TWIP钢形变孪晶的形成 | 第59-60页 |
5.4. TWIP钢中的位错 | 第60-61页 |
5.5 形变机理分析 | 第61-67页 |
5.5.1 TWIP钢的应变硬化机制 | 第62-65页 |
5.5.2 应变硬化指数 | 第65-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