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天子宗庙祭祀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5-41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3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2-41页 |
第一章 《周礼》天子宗庙祭祀的对象及类型 | 第41-69页 |
第一节 祭祀对象 | 第41-46页 |
一、先王与先公 | 第41-43页 |
二、先妣 | 第43-44页 |
三、功臣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祭祀类型 | 第46-69页 |
一、常祀 | 第46页 |
(一)四时祭 | 第46-54页 |
(二)间祀 | 第54-56页 |
二、因祭 | 第56页 |
(一)因灾祸祈祷 | 第56-58页 |
(二)因丧而祭 | 第58-61页 |
(三)大师告祭 | 第61-66页 |
(四)大田告祭 | 第66-67页 |
(五)大会同告祭 | 第67-69页 |
第二章 《周礼》天子宗庙祭祀前的准备事宜(上) | 第69-245页 |
第一节 器服与祭品 | 第69-169页 |
一、器物 | 第73页 |
(一)匰主 | 第73-75页 |
(二)笾豆 | 第75-80页 |
(三)簠簋 | 第80-86页 |
(四)鼎俎 | 第86-90页 |
(五)尊彝及相关酒器 | 第90-133页 |
(六)礼神的玉币帛 | 第133-136页 |
(七)宝物 | 第136-140页 |
(八)镇圭与大圭 | 第140-144页 |
(九)布巾 | 第144-149页 |
(十)玉几 | 第149-150页 |
(十一)筵席 | 第150-151页 |
(十二)大常 | 第151-154页 |
(十三)明火明水及相关器具 | 第154-157页 |
(十四)萧茅 | 第157-164页 |
(十五)冰鑑 | 第164-165页 |
(十六)弓矢 | 第165页 |
(十七)薪蒸 | 第165-166页 |
(十八)烛 | 第166-169页 |
二、祭服 | 第169-193页 |
(一)各种等级的祭服 | 第169-191页 |
(二)服贡制度与祭服的制作 | 第191-193页 |
三、祭品 | 第193-224页 |
(一)笾豆之实——果实、肉酱、泡菜等 | 第193-203页 |
(二)簠簋之实——粢盛 | 第203-206页 |
(三)鼎俎之实——牺牲与铏羹 | 第206-218页 |
(四)尊彝之实——酒鬯 | 第218-221页 |
(五)其他——鸟卵与盐 | 第221-224页 |
第二节 祭器与祭品的清洗与检查 | 第224-229页 |
一、祭器与粢盛的清洗、检查以及郁鬯的检查 | 第224页 |
(一)祭器与粢盛的清洗 | 第224-225页 |
(二)祭器与郁鬯的检查 | 第225-226页 |
二、牺牲的清洗与检查 | 第226页 |
(一)饲养时的检查 | 第226-228页 |
(二)牺牲的清洗 | 第228-229页 |
(三)祭祀前夕的检查 | 第229页 |
第三节 器服与祭品神圣性的象征方式 | 第229-245页 |
一、以多、大、下、文、素为贵 | 第230-234页 |
二、以洁美之状体现德行善美 | 第234-235页 |
三、以祭器象征国家政权 | 第235-236页 |
四、法天地则阴阳 | 第236-239页 |
五、以物象和仪节寄寓教化和训诫 | 第239-241页 |
六、以巫术营造神圣氛围 | 第241-242页 |
七、以异为敬 | 第242-245页 |
第三章 《周礼》天子宗庙祭祀前的准备事宜(下) | 第245-269页 |
第一节 卜筮 | 第245-250页 |
一、大宰和大宗伯莅临占卜 | 第246-247页 |
二、龟卜程序 | 第247-250页 |
第二节 发布与执行誓戒禁令 | 第250-264页 |
一、大宰总掌誓戒 | 第250-252页 |
二、誓戒的进一步传达与执行 | 第252-264页 |
第三节 准备乐舞 | 第264-266页 |
一、悬挂乐器 | 第264-265页 |
二、鼓征学士 | 第265-266页 |
第四节 立尸与为期 | 第266-269页 |
一、立尸 | 第266-268页 |
二、为期 | 第268-269页 |
第四章 《周礼》天子宗庙祭祀之日的仪式 | 第269-323页 |
第一节 呼旦告时、陈列祭器祭品及告洁告备、次位 | 第270-273页 |
一、呼旦告时 | 第270-271页 |
二、陈列祭器祭品及告洁告备 | 第271-272页 |
三、次位 | 第272-273页 |
第二节 迎神 | 第273-279页 |
一、《大司乐》所载迎神乐歌 | 第273-275页 |
二、金奏和升歌 | 第275-279页 |
第三节 祼礼 | 第279-285页 |
一、祼礼前的清洁 | 第280-281页 |
二、祼礼的仪节 | 第281-282页 |
三、祼礼的奏乐 | 第282-284页 |
四、祼礼的功能 | 第284-285页 |
第四节 迎牲、杀牲与割牲 | 第285-290页 |
一、迎牲 | 第285-287页 |
二、杀牲 | 第287-289页 |
三、割牲 | 第289-290页 |
第五节 进献笾豆之实、牺牲、酒与粢盛 | 第290-316页 |
一、朝践之礼 | 第290-296页 |
二、奠爵 | 第296-297页 |
三、烹煮牲体、进献馈食笾豆、荐爓、献酒、献燔 | 第297-301页 |
四、迎接与进献粢盛 | 第301-302页 |
五、食祭 | 第302-303页 |
六、荐熟、侑尸、献酒、献燔、进献笾豆 | 第303-307页 |
七、乐舞 | 第307-316页 |
第六节 赐酒于助祭者和执事者 | 第316-319页 |
一、赐酒于助祭者——士 | 第317-318页 |
二、赐酒于执事者——郁人和量人 | 第318-319页 |
第七节 仪式的退出 | 第319-323页 |
一、祭爟 | 第319页 |
二、送尸 | 第319-320页 |
三、撤除俎和豆笾 | 第320-322页 |
四、藏隋与尸服 | 第322-323页 |
第五章 《周礼》天子宗庙祭祀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 | 第323-347页 |
第一节 追念、祈福于祖先及增强宗族内聚力 | 第324-330页 |
一、表达思亲之情 | 第324-325页 |
二、感恩祖先政治遗产并谨守其法度 | 第325-327页 |
三、祈求祖先赐福 | 第327-328页 |
四、增强王室宗族内聚力 | 第328-330页 |
第二节 巩固君臣关系 | 第330-335页 |
一、天子施惠于助祭者 | 第331-332页 |
二、天子施惠于诸侯 | 第332-335页 |
第三节 以孝道垂范教化臣民 | 第335-338页 |
一、天子宗庙祭祀的教化是典范政治 | 第335-337页 |
二、天子宗庙祭祀孝道教化的强迫性 | 第337-338页 |
第四节 将礼义嵌入人心 | 第338-341页 |
一、礼义的展现形式 | 第338-339页 |
二、礼义的传播模式 | 第339-340页 |
三、礼义传播的强迫性 | 第340-341页 |
第五节 确认与展示祭祀者的身份及地位 | 第341-344页 |
一、确认与展示天子的身份及地位 | 第341-342页 |
二、确认与展示王后的身份及地位 | 第342-343页 |
三、确认与展示众臣的身份及地位 | 第343-344页 |
第六节 娱乐与审美 | 第344-347页 |
一、娱乐与审美融于一体 | 第344-346页 |
二、娱乐与审美的政治属性 | 第346-347页 |
结论 | 第347-353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38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81-3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