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严寒地区混凝土坝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高拱坝浇筑进度仿真原理 | 第16-22页 |
2.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 第16-20页 |
2.1.1 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1.2 系统仿真 | 第17-18页 |
2.1.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 第18-20页 |
2.2 高拱坝浇筑进度仿真原理 | 第20-22页 |
2.2.1 高拱坝施工过程的特点 | 第20-21页 |
2.2.2 高拱坝施工进度仿真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高拱坝浇筑进度仿真模型构建与系统开发 | 第22-40页 |
3.1 仿真模型组成 | 第22-25页 |
3.1.1 大坝形体模型 | 第22-24页 |
3.1.2 机械模型 | 第24页 |
3.1.3 混凝土供应系统模型 | 第24页 |
3.1.4 施工控制模型 | 第24-25页 |
3.1.5 仿真过程控制模型 | 第25页 |
3.2 高拱坝浇筑进度仿真系统的模拟机制 | 第25-32页 |
3.2.1 数学逻辑模型 | 第27-29页 |
3.2.2 仿真系统模拟规则 | 第29-32页 |
3.3 系统开发的目的与功能 | 第32-34页 |
3.3.1 系统开发的目的 | 第32-34页 |
3.3.2 系统的功能 | 第34页 |
3.4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4-40页 |
3.4.1 系统初始界面 | 第34-35页 |
3.4.2 仿真对象建模 | 第35-36页 |
3.4.3 基本边界条件的输入 | 第36-37页 |
3.4.4 仿真计算 | 第37-39页 |
3.4.5 模拟结果的输出与分析 | 第39-40页 |
第4章 严寒条件、长间歇期混凝土浇筑过程分析 | 第40-48页 |
4.1 严寒气候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4.1.1 严寒气候下混凝土施工的危害 | 第40-41页 |
4.1.2 对某水利枢纽气象条件的分析 | 第41页 |
4.1.3 极端气象条件对于高拱坝施工过程影响分析 | 第41-43页 |
4.2 长间歇期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分析 | 第43-45页 |
4.2.1 长间歇期对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危害 | 第43页 |
4.2.2 长间歇期间的混凝土表面保温 | 第43-45页 |
4.3 严寒、长间歇期高拱坝混凝土浇筑的仿真模型处理 | 第45-48页 |
4.3.1 混凝土可浇筑时间参数设置 | 第45-46页 |
4.3.2 混凝土施工参数控制 | 第46-47页 |
4.3.3 浇筑机械效率的设定 | 第47-48页 |
第5章 某水利枢纽拱坝浇筑进度仿真计算方案分析 | 第48-73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8页 |
5.2 基本边界条件 | 第48-52页 |
5.2.1 机械参数 | 第48-50页 |
5.2.2 混凝土施工参数 | 第50页 |
5.2.3 施工控制参数 | 第50-51页 |
5.2.4 有效施工天数与时间 | 第51-52页 |
5.3 仿真方案的参数设计 | 第52-53页 |
5.4 各仿真方案结果对比分析 | 第53-61页 |
5.4.1 不同悬臂高度控制标准下各方案对比 | 第53-56页 |
5.4.2 脱离约束区 4.5m层厚与 3m层厚两方案对比 | 第56-58页 |
5.4.3 五台缆机与四台缆机两方案对比 | 第58-60页 |
5.4.4 不同冬季间歇期长短各方案对比 | 第60-61页 |
5.5 推荐方案(方案四) | 第61-72页 |
5.5.1 月浇筑强度与年浇筑强度 | 第61-63页 |
5.5.2 浇筑进程分析 | 第63-65页 |
5.5.3 控制性进度 | 第65-66页 |
5.5.4 缆机强度与利用 | 第66-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73-76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