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页 |
1.2 旋流燃烧器的分类 | 第9-10页 |
1.3 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的特点 | 第10-11页 |
1.4 旋流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1 旋流燃烧器单相及气固两相冷态试验研究 | 第11页 |
1.4.2 旋流燃烧器热态试验研究 | 第11-12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600MW机组锅炉低NO_x燃烧方案的研究 | 第13-27页 |
2.1 600MW机组锅炉旋流燃烧器设备情况 | 第13-17页 |
2.1.1 国内某 600MW机组亚临界锅炉设备情况 | 第13-16页 |
2.1.2 国内某 600MW机组超临界锅炉设备情况 | 第16-17页 |
2.2 600MW机组锅炉运行中问题的分析 | 第17-18页 |
2.3 600MW机组亚临界锅炉燃烧器标高降低对汽温的影响 | 第18-22页 |
2.3.1 BMCR工况下燃烧器标高降低对主汽温度及减温水的影响 | 第19-21页 |
2.3.2 锅炉经济工况下燃烧器位置对主汽温度及减温水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 对燃烧器的研究与优化 | 第22-26页 |
2.4.1 600MW亚临界机组对燃烧器标高重新设计 | 第22-23页 |
2.4.2 600MW亚临界与超临界机组燃烧器的优化及分析 | 第23-24页 |
2.4.3 600MW机组燃尽风的优化与分析 | 第24-26页 |
2.4.4 燃烧系统优化后预计效果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600MW机组锅炉采用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的冷态工业实验研究 | 第27-37页 |
3.1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7-28页 |
3.2 600MW亚临界锅炉冷态试验研究 | 第28-32页 |
3.2.1 一、二次风量、磨煤机风量测量试验结论与分析 | 第28-29页 |
3.2.2 不同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下的内、外二次风风速测量与分析 | 第29-30页 |
3.2.3 不同燃尽风旋流叶片角度对燃尽风回流区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4 炉内空气流场的研究 | 第31-32页 |
3.2.5 600MW亚临界机组冷态工业实验小结 | 第32页 |
3.3 600MW超临界锅炉冷态试验研究 | 第32-37页 |
3.3.1 一次风调平、磨煤机风量标定试验 | 第32-33页 |
3.3.2 不同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下的内、外二次风风速测量与分析 | 第33-34页 |
3.3.3 燃烧器流场示踪 | 第34-36页 |
3.3.4 600MW超临界机组冷态工业实验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600MW机组锅炉低NO_x燃烧特性的热态工业实验研究 | 第37-52页 |
4.1 600MW机组亚临界锅炉低NO_x燃烧特性的工业实验 | 第37-44页 |
4.1.1 600MW机组亚临界锅炉改前运行情况分析 | 第37-38页 |
4.1.2 不同燃尽风旋流叶片角度对中心给粉燃烧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38-41页 |
4.1.3 燃尽风旋流叶片角度对燃尽风喷口燃烧影响 | 第41-42页 |
4.1.4 不同燃尽风旋流叶片角度对脱销入口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5 优化后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 600MW机组超临界锅炉低NO_x燃烧特性的工业实验 | 第44-52页 |
4.2.1 600MW机组超临界锅炉改前运行情况分析 | 第44-46页 |
4.2.2 外二次风叶片角度对炉膛着火及结渣情况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3 600MW机组超临界锅炉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着火特性研究 | 第47-49页 |
4.2.4 不同燃尽风风箱挡板开度对脱硝入口NO_x及飞灰、大渣的影响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