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及对策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五、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六、创新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伦理与新闻伦理 | 第18-26页 |
| 一、伦理 | 第18-22页 |
| 二、新闻伦理 | 第22-26页 |
| 第三章 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 | 第26-48页 |
| 一、姚贝娜案:冰冷的时效 | 第26-30页 |
| 二、长江沉船案:度的失控 | 第30-35页 |
| 三、《穹顶之下》纪录片:情与理的失衡 | 第35-40页 |
| 四、复旦女生案:社交媒体隐私界限模糊 | 第40-48页 |
| 第四章 新媒体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48-54页 |
| 一、新闻生产流程强化新闻时效性 | 第48-49页 |
| 二、新媒体的低廉成本造就新闻过度报道 | 第49-50页 |
| 三、公民新闻的崛起消解新闻专业主义 | 第50-51页 |
| 四、信息发布机制为侵犯隐私提供可能 | 第51-54页 |
| 第五章 对应策略 | 第54-60页 |
| 一、强化监督机制 | 第54页 |
| 二、细化现有规范 | 第54-55页 |
| 三、加重违规成本 | 第55-56页 |
| 四、内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第56-57页 |
| 五、弘扬传统道德 | 第57页 |
| 六、提升受众素养 | 第57-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