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1.1 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1.1.2 纳米金催化剂的应用前景 | 第14-15页 |
1.2 影响负载型金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 第15-22页 |
1.2.1 负载型金催化剂催化CO氧化与水汽转化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1.2.2 金物种的尺寸 | 第16-19页 |
1.2.3 金物种的价态 | 第19-20页 |
1.2.4 载体性质的影响 | 第20-21页 |
1.2.5 金—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 纳米CeO_2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4 课题工作思路和创新点 | 第24-27页 |
1.4.1 选题思路 | 第24-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3 创新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CeO_2载体负载金原子/团簇/颗粒催化剂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 | 第33-54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3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5页 |
2.2.1 CeO_2纳米棒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2 CeO_2纳米棒负载金纳米颗粒样品制备 | 第34页 |
2.2.3 CeO_2纳米棒负载金原子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2.2.4 CeO_2纳米棒负载金团簇样品制备 | 第35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35-37页 |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5页 |
2.3.2 X射线精细结构(XAFS) | 第35-36页 |
2.3.3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6页 |
2.3.4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 | 第36-37页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7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2.4.1 基本结构表征 | 第37-41页 |
2.4.2 原位表征 | 第41-49页 |
2.5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三章 金物种尺寸对水煤气转化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4-68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54页 |
3.2 催化剂制备 | 第54-55页 |
3.2.1 CeO_2纳米棒的制备 | 第54页 |
3.2.2 CeO_2纳米棒负载金纳米颗粒样品制备 | 第54-55页 |
3.2.3 CeO_2纳米棒负载金原子样品制备 | 第55页 |
3.3 催化剂表征 | 第55-58页 |
3.3.1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55页 |
3.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55页 |
3.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55-56页 |
3.3.4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56页 |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56页 |
3.3.6 X射线精细结构(XAFS) | 第56-57页 |
3.3.7 水煤气转化反应催化性能和活化能测试 | 第57-58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3.4.1 催化性能表征 | 第58-59页 |
3.4.2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59-63页 |
3.4.3 原位表征 | 第63-65页 |
3.5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四章 不同温度煅烧二氧化铈载金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8-80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68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8-69页 |
4.2.1 CeO_2系列载体的制备 | 第68页 |
4.2.2 金负载型CeO_2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 第68-69页 |
4.3 催化剂表征 | 第69-71页 |
4.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69页 |
4.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69页 |
4.3.3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69页 |
4.3.4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69页 |
4.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69-70页 |
4.3.6 拉曼光谱(Raman) | 第70页 |
4.3.7 原位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 | 第70页 |
4.3.8 催化性能测试 | 第70-71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4.5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