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油田中二区Ng1+2沉积特征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网状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14页 |
1.5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16-19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16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2.3 地层特性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 | 第19-28页 |
3.1 细分对比标志 | 第19-23页 |
3.1.1 馆陶组顶部泥岩标志 | 第19-20页 |
3.1.2 馆陶组底部稳定泥岩标志 | 第20-21页 |
3.1.3 12-14 小层间砂泥组合标志 | 第21-22页 |
3.1.4 旋回对比标志 | 第22-23页 |
3.2 地层对比方法 | 第23-24页 |
3.3 细分对比模式 | 第24-25页 |
3.4 细分对比结果 | 第25-28页 |
第四章 沉积特征研究 | 第28-44页 |
4.1 沉积相标志 | 第28-31页 |
4.1.1 相标志 | 第28-30页 |
4.1.2 沉积层序特征 | 第30-31页 |
4.2 沉积微相类型 | 第31-35页 |
4.3 沉积相展布规律 | 第35-44页 |
4.3.1 物源及古水流方向 | 第35-36页 |
4.3.2 单井相分析 | 第36-37页 |
4.3.3 连井相分析 | 第37-40页 |
4.3.4 平面相分析 | 第40-44页 |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44-58页 |
5.1 层内非均质性 | 第44-49页 |
5.1.1 垂向韵律性 | 第44-45页 |
5.1.2 夹层类型 | 第45-46页 |
5.1.3 夹层特征 | 第46-47页 |
5.1.4 夹层分布规律 | 第47-49页 |
5.1.5 网状河夹层分布模式 | 第49页 |
5.2 层间非均质性 | 第49-54页 |
5.2.1 层间非均质性定量表征 | 第49-51页 |
5.2.2 隔层特征 | 第51-53页 |
5.2.3 隔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5.3 平面非均质性 | 第54-58页 |
5.3.1 砂体几何形态 | 第54页 |
5.3.2 砂体规模及连续性 | 第54-56页 |
5.3.3 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分布影响 | 第58-64页 |
6.1 层内油气分布规律 | 第58-59页 |
6.2 层间油气分布规律 | 第59-62页 |
6.3 平面油气分布规律 | 第62-64页 |
结论和认识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