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源对比与成藏模式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油源对比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工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8页 |
2.1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5-16页 |
2.2 沉积、地层演化特征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 第18-32页 |
3.1 烃源岩分布特征 | 第18-19页 |
3.2 烃源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 第19-23页 |
3.2.1 有机质丰度 | 第19-21页 |
3.2.2 有机质类型 | 第21页 |
3.2.3 有机质成熟度 | 第21-23页 |
3.3 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 | 第23-32页 |
3.3.1 饱和烃色谱特征 | 第23-25页 |
3.3.2 甾萜类化合物特征 | 第25-32页 |
第四章 油藏分布及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44页 |
4.1 油藏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4.2 原油物理性质及族组成 | 第34-36页 |
4.2.1 原油物理性质 | 第34-35页 |
4.2.2 原油族组分特征 | 第35-36页 |
4.3 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36-37页 |
4.4 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与原油分类 | 第37-44页 |
4.4.1 饱和烃色谱特征 | 第40页 |
4.4.2 甾萜类化合物特征 | 第40-43页 |
4.4.3 原油分类与主要判识指标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油源对比 | 第44-50页 |
5.1 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比 | 第44-45页 |
5.2 甾萜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 | 第45-50页 |
第六章 油气成藏模式 | 第50-62页 |
6.1 二叠系油气藏成藏要素组合特征 | 第50-55页 |
6.2 石炭系油气藏成藏要素组合特征 | 第55-58页 |
6.3 石炭系与二叠系油气成藏模式 | 第58-62页 |
6.3.1 远源供烃-复合输导成藏模式 | 第59-60页 |
6.3.2 近源供烃-垂向输导成藏模式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