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连壁合境交融--室内顶部形态的风格艺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 课题研究的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2 概念的界定及其作用 | 第20-37页 |
2.1 关于形态的概述 | 第20-22页 |
2.1.1 形态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对形态的认知 | 第20-21页 |
2.1.3 对形态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 顶部的含义 | 第22-23页 |
2.3 顶部风格艺术的特点 | 第23-29页 |
2.4 顶部与各界面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2.4.1 顶部与建筑的关系 | 第29-30页 |
2.4.2 顶部与室内各界面的关系 | 第30页 |
2.5 顶部形态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 | 第30-35页 |
2.5.1 顶部在室内空间中的基本作用 | 第31页 |
2.5.2 顶部高度对视觉空间感受的心理作用 | 第31-33页 |
2.5.3 顶部结构对空间的导向性作用 | 第33页 |
2.5.4 顶部造型的空间调节作用 | 第33-34页 |
2.5.5 顶部形态对空间的限定作用 | 第34-35页 |
2.5.6 顶部形态语言对空间表情的映射作用 | 第35页 |
2.6 当代顶部设计的作用归纳 | 第35-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室内顶部形态的艺术表现 | 第37-60页 |
3.1 顶部风格艺术的形式表现 | 第37-43页 |
3.1.1 基本面平整形式 | 第38页 |
3.1.2 凹凸叠级立体形式 | 第38-39页 |
3.1.3 暴露形式 | 第39-40页 |
3.1.4 软膜形式 | 第40-41页 |
3.1.5 透光形式 | 第41-42页 |
3.1.6 随形形式 | 第42-43页 |
3.2 顶部风格艺术的结构表现 | 第43-46页 |
3.2.1 钢架结构 | 第43-44页 |
3.2.2 钢木结构 | 第44页 |
3.2.3 充气结构 | 第44-45页 |
3.2.4 仿生结构 | 第45-46页 |
3.3 顶部风格艺术的色彩表现 | 第46-55页 |
3.3.1 中国传统顶部设计的色彩特征 | 第46-49页 |
3.3.2 西方传统顶部设计的色彩特征 | 第49-51页 |
3.3.3 宗教顶部设计的色彩特征 | 第51-52页 |
3.3.4 现代顶部设计的色彩特征 | 第52-55页 |
3.4 顶部风格艺术光的表现 | 第55-59页 |
3.4.1 光与色彩的关系 | 第55-56页 |
3.4.2 顶部光源的形态要素设计 | 第56-57页 |
3.4.3 光环境对顶部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3.4.4 顶部灯光对室内空间的规划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4 顶部形态风格艺术的美学原则及影响因素 | 第60-71页 |
4.1 室内顶部形态的美学原则 | 第60-65页 |
4.1.1 总体性原则:变化与统一 | 第60-61页 |
4.1.2 内容表达原则:虚与实 | 第61-62页 |
4.1.3 结构美原则:对称与平衡 | 第62-63页 |
4.1.4 形式美原则:节奏与韵律 | 第63-64页 |
4.1.5 造型艺术原则 :象征意义 | 第64-65页 |
4.2 室内顶部风格艺术的影响因素 | 第65-70页 |
4.2.1 顶部设计的外在因素 | 第65-67页 |
4.2.2 顶部设计的内在因素 | 第67-70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70-71页 |
5 室内顶部形态表现的调查问卷及个案设计 | 第71-85页 |
5.1 关于室内顶部形态表现的调查问卷 | 第71-75页 |
5.2 个案设计与分析一 | 第75-80页 |
5.3 个案设计分析二 | 第80-84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84-85页 |
6 室内顶部形态设计的误区及展望 | 第85-91页 |
6.1 当前室内顶部设计存在的误区及应对方法 | 第85-86页 |
6.2 当代室内顶部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86-9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附录一 | 第95-97页 |
附录二 | 第97-98页 |
后记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