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牧区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以西乌珠穆沁旗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的基础理论第16-17页
    1.4 研究方案第17-24页
        1.4.1 研究区概况第17-18页
            1.4.1.1 自然状况第17-18页
            1.4.1.2 社会经济状况第18页
        1.4.2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8-19页
            1.4.2.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4.2.2 研究内容第19页
        1.4.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9-22页
            1.4.3.1 数据来源第19-22页
            1.4.3.2 研究方法第22页
        1.4.4 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牧草地利用现状及特征分析第24-29页
    2.1 土地利用现状第24-26页
    2.2 牧草地总体特征第26-29页
        2.2.1 牧草地数量结构特征第26-27页
        2.2.2 牧草地空间分布特征第27-29页
3 牧草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第29-45页
    3.1 牧草地数量变化特征分析第29-36页
        3.1.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第29-33页
        3.1.2 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分析第33-35页
        3.1.3 草地内部各亚类之间的转化分析第35-36页
    3.2 牧草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第36-45页
        3.2.1 1990-2000年间牧草地空间变化分析第38-41页
        3.2.2 2000-2013年间牧草地空间变化分析第41-43页
        3.2.3 1990-2013年间牧草地空间变化分析第43-45页
4 牧草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第45-48页
    4.1 自然因素对牧草地变化的影响第45页
    4.2 政策因素对牧草地变化的影响第45-46页
    4.3 人口增长对牧草地变化的影响第46-47页
    4.4 产业结构变化对牧草地的影响第47-48页
5 对策建议第48-49页
    5.1 倡导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思想,贯彻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第48页
    5.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牧草地利用管理第48页
    5.3 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准确科学的动态监测第48页
    5.4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防止牧草地质量持续下降第48-49页
6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河下游典型农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和季节动态
下一篇:增施猪粪与秸秆对水稻养分吸收及土壤酸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