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导论 | 第11-16页 |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正确处理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 第14-15页 |
·做到了金融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 | 第15页 |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山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第15-16页 |
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梳理 | 第16-23页 |
·关于经济增长动力的讨论 | 第16-21页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6-18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内生增长理论 | 第19-21页 |
·金融发展理论评述 | 第21-23页 |
·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 第21页 |
·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 | 第21-22页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金融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3 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第23-27页 |
·欠发达地区经济含义的界定 | 第23页 |
·欠发达地区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现状 | 第23-24页 |
·欠发达地区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的路径 | 第24-25页 |
·实现差别性的货币金融政策 | 第24-25页 |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 第25页 |
·有效遏制区域资金外流,建立区域资金“反哺”机制 | 第25页 |
·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金融建议 | 第25-27页 |
·构建诚信的信用环境,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 第25-26页 |
·整合欠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 第26页 |
·加强欠发达地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 | 第26页 |
·加快金融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提高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多样性 | 第26-27页 |
4 实证分析 | 第27-43页 |
·山西省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 第27-29页 |
·全省经济在曲折中增长 | 第28页 |
·投资、消费拉动经济迅速增长,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 第28-29页 |
·经济结构逐步实现转型发展 | 第29页 |
·山西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 第29-32页 |
·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 第30页 |
·经济发展模式粗放,资源约束瓶颈显现 | 第30-31页 |
·居民生活水平偏低 | 第31-32页 |
·城镇化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 第32页 |
·山西省经济发展衰退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山西省经济发展衰退的一般原因 | 第32-33页 |
·山西省经济发展衰退的特殊原因 | 第33-35页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山西省的实证研究 | 第35-43页 |
·指标变量及数据的选取 | 第35-37页 |
·山西省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济计量分析 | 第37-41页 |
·实证结论简要分析 | 第41-43页 |
5 山西省经济振兴的发展战略 | 第43-57页 |
·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 | 第43-45页 |
·宏观基础 | 第43-44页 |
·现实基础 | 第44-45页 |
·促进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途径探讨 | 第45-51页 |
·资源依赖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5-48页 |
·山西省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 第48-51页 |
·促进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对策 | 第51-53页 |
·推进银行业改革深化,加快建设现代化银行制度 | 第51页 |
·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功能 | 第51-52页 |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 第52页 |
·鼓励和推进金融创新,促进银行业实现科学发展 | 第52-53页 |
·促进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 第53-57页 |
·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创新发展 | 第53-55页 |
·经济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 第55页 |
·坚持本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 | 第55-56页 |
·实施山西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