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2页 |
1.1 植物土传病害及防治 | 第14页 |
1.2 生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生防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2 生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转醛醇酶、单加氧酶及 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粉红螺旋聚孢霉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3.1 生物学特性 | 第17页 |
1.3.2 粉红螺旋聚孢霉的生防作用 | 第17-18页 |
1.3.3 粉红螺旋聚孢霉的生防机制 | 第18-20页 |
1.3.4 粉红螺旋聚孢霉生防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20-21页 |
1.4 本实验的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粉红螺旋聚孢霉 67-1 寄生核盘菌差异表达基因的定量监测 | 第22-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1 供试菌株和培养基 | 第22页 |
2.1.2 培养条件 | 第22页 |
2.1.3 实验用到的仪器和试剂 | 第22页 |
2.1.4 样品处理及RNA提取 | 第22-23页 |
2.1.5 cDNA的反转录 | 第23页 |
2.1.6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及特异性分析 | 第23页 |
2.1.7 荧光定量监测基因表达量 | 第23-24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4-29页 |
2.2.1 RNA质量分析与引物特异性分析 | 第24页 |
2.2.2 差异表达基因的定量监测 | 第24-29页 |
2.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粉红螺旋聚孢霉 67-1 相关基因DNA全长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30-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1.1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 | 第30页 |
3.1.2 分析工具 | 第30页 |
3.1.3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 第30页 |
3.1.4 功能基因全长的克隆 | 第30页 |
3.1.5 功能基因的基本组成和特征 | 第30页 |
3.1.6 开放阅读框架(ORF)分析 | 第30-31页 |
3.1.7 翻译后蛋白质的疏水性分析 | 第31页 |
3.1.8 翻译后蛋白质的信号肽预测 | 第31页 |
3.1.9 翻译后蛋白质的跨膜区预测 | 第31页 |
3.1.10 翻译后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域预测 | 第31页 |
3.1.11 进化性分析 | 第31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31-38页 |
3.2.1 功能基因的基本组成和特征 | 第31-32页 |
3.2.2 ORF框预测 | 第32-33页 |
3.2.3 翻译后蛋白质的疏水性分析 | 第33页 |
3.2.4 翻译后蛋白质的信号肽分析 | 第33-34页 |
3.2.5 翻译后蛋白质的跨膜结构分析 | 第34页 |
3.2.6 翻译后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34-36页 |
3.2.7 翻译后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域预测 | 第36页 |
3.2.8 进化性分析 | 第36-38页 |
3.3 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粉红螺旋聚孢霉 67-1 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39-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4.1.1 供试菌株及质粒 | 第39页 |
4.1.2 所用仪器和试剂 | 第39-40页 |
4.1.3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方 | 第40页 |
4.1.4 试剂盒提取DNA | 第40页 |
4.1.5 快速DNA提取法 | 第40页 |
4.1.6 通用载体的制备 | 第40页 |
4.1.7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40-41页 |
4.1.8 回补载体的构建 | 第41页 |
4.1.9 构建载体所用的反应体系 | 第41-42页 |
4.1.10基因的敲除及回复 | 第42页 |
4.1.11敲除转化子的PCR验证 | 第42页 |
4.1.12基因缺失突变菌株的回补及PCR验证 | 第42页 |
4.1.13本章所用引物 | 第42-43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43-47页 |
4.2.1 通用载体的制备 | 第43-44页 |
4.2.2 敲除载体的构建与验证 | 第44-46页 |
4.2.3 回补载体的构建和验证 | 第46-47页 |
4.2.4 基因的敲除与回复 | 第47页 |
4.3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转化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49-56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5.1.1 供试菌株 | 第49页 |
5.1.2 转化子基本生长情况的测定 | 第49页 |
5.1.3 转化子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能力的测定 | 第49页 |
5.1.4 转化子对核盘菌菌核寄生能力的测定 | 第49-50页 |
5.1.5 转化子盆栽防治大豆菌核病试验 | 第50页 |
5.1.6 转化子防治黄瓜枯萎病的试验 | 第50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50-55页 |
5.2.1 基本生长情况的测定 | 第50-51页 |
5.2.2 转化子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能力的测定 | 第51-52页 |
5.2.3 转化子对核盘菌菌核寄生能力的测定 | 第52-53页 |
5.2.4 转化子盆栽防治大豆菌核病试验 | 第53-54页 |
5.2.5 转化子防治黄瓜枯萎病试验 | 第54-55页 |
5.3 讨论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