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 第13-21页 |
1.2.1 电液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常用电液伺服阀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电-机械转换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4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2D数字伺服阀工作原理以及建模仿真 | 第23-3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2D数字伺服阀的工作原理 | 第23-26页 |
2.2.1 伺服螺旋原理 | 第23-24页 |
2.2.2 2D伺服阀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2.2.3 2D数字伺服阀的优点 | 第25-26页 |
2.3 2D数字伺服阀的结构 | 第26-29页 |
2.4 2D数字伺服阀的数学建模 | 第29-34页 |
2.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2.4.2 2D伺服阀的线性化分析 | 第31-34页 |
2.5 2D数字伺服阀斜槽型导控级的仿真 | 第34-37页 |
2.5.1 动态特性仿真 | 第34-36页 |
2.5.2 结构参数对频率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2D数字伺服阀电-机械转换器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39-49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电-机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 第39-42页 |
3.2.1 步进电机分类 | 第39-40页 |
3.2.2 步进电机基本结构 | 第40页 |
3.2.3 2D伺服阀电-机械转换器工作原理 | 第40-42页 |
3.3 2D伺服阀电-机械转换器的数学建模 | 第42-43页 |
3.4 2D伺服阀电-机械转换器仿真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2D数字伺服阀嵌入式控制器软硬件设计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2D伺服阀嵌入式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49-57页 |
4.2.1 电源模块 | 第49-50页 |
4.2.2 DSP控制模块 | 第50-51页 |
4.2.3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 | 第51-53页 |
4.2.4 信号检测模块 | 第53-54页 |
4.2.5 串口通讯模块 | 第54-55页 |
4.2.6 外部数据存储扩展模块 | 第55-57页 |
4.3 2D伺服阀嵌入式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57-60页 |
4.3.1 主程序 | 第57-58页 |
4.3.2 A/D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58页 |
4.3.3 SPI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58页 |
4.3.4 SCI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58-59页 |
4.3.5 EVA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2D数字伺服阀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1-81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介绍 | 第61-63页 |
5.2.1 LabVIEW简介 | 第61-62页 |
5.2.2 LabVIEW的图形化编程思想及创建步骤 | 第62-63页 |
5.3 上位机软件功能总体设计方案 | 第63-64页 |
5.4 基于LabVIEW的主程序设计 | 第64-74页 |
5.4.1 用户登录模块 | 第64页 |
5.4.2 串口通信模块 | 第64-66页 |
5.4.3 嵌入式控制器参数设置模块 | 第66-74页 |
5.5 上位机软件的测试 | 第74-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2D数字伺服阀实验研究 | 第81-89页 |
6.1 引言 | 第81页 |
6.2 测试系统平台的搭建 | 第81-84页 |
6.3 Φ10 通径 2D数字伺服阀的动静态特性研究 | 第84-88页 |
6.3.1 空载流量特性的研究 | 第84-85页 |
6.3.2 零位泄漏特性的研究 | 第85-86页 |
6.3.3 2D数字伺服阀的动态特性 | 第86-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89-90页 |
7.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