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区块概况 | 第15-19页 |
1.1 地质情况 | 第15页 |
1.2 开发历程 | 第15-18页 |
1.3 确定研究区块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油水井关联性研究 | 第19-40页 |
2.1 关联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1.1 评价指标选择 | 第19页 |
2.1.2 因素选择 | 第19-22页 |
2.2 确定最佳连通油水井 | 第22-35页 |
2.2.1 灰色关联法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2 计算油水井的关联性 | 第24-26页 |
2.2.3 用水驱规律曲线验证见效井与最佳关联井的一致性 | 第26-35页 |
2.3 筛选水驱效果好的油水井组 | 第35-40页 |
2.3.1 水驱效果评价 | 第35-36页 |
2.3.2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2.3.3 建立评价方法 | 第36-40页 |
第三章 配注方法研究 | 第40-52页 |
3.1 配注工作分析 | 第40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3.3 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注水井注水量与各因素的关联度 | 第41-42页 |
3.4 神经网络法预测注水量 | 第42-46页 |
3.5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注水量预测 | 第46-52页 |
3.5.1 支持向量回归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3.5.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7页 |
3.5.3 注水量的预测 | 第47-52页 |
第四章 密井网水驱配注软件设计 | 第52-59页 |
4.1 软件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 第52页 |
4.2 软件结构及功能 | 第52-54页 |
4.2.1 软件的总体结构 | 第52-54页 |
4.2.2 软件的功能 | 第54页 |
4.3 数据库维护 | 第54-56页 |
4.4 密井网水驱油藏配注软件界面 | 第56-58页 |
4.5 注意事项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区块油水井应用 | 第59-62页 |
5.1 准备数据 | 第59页 |
5.2 程序运算过程 | 第59页 |
5.3 软件应用结果 | 第59-60页 |
5.4 分析合理配注后开发效果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表 1. 最佳关联油水井组 | 第68-69页 |
附表 2. 筛选样本 | 第69-70页 |
附表 3. 注水量关联因素 | 第70-71页 |
附表 4. 注水量因素关联度 | 第71-72页 |
附表 5. 样本注水量预测结果 | 第72-73页 |
附表 6. 软件注水量预测结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