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宽箱梁桥力学行为分析及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宽箱梁桥空间受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三维有限元理论和空间精细化分析模型的验证 | 第13-25页 |
2.1 三维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13-20页 |
2.1.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13页 |
2.1.2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13-17页 |
2.1.3 三维实体单元介绍 | 第17-20页 |
2.2 Midas FEA精细化空间分析模型验证 | 第20-24页 |
2.2.1 工程背景 | 第20页 |
2.2.2 Midas FEA计算模型 | 第20-21页 |
2.2.3 模型验证 | 第21-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宽箱梁空间受力情况及内力横向分配研究 | 第25-40页 |
3.1 自重作用下宽箱梁空间效应分析 | 第25-28页 |
3.2 恒载与外荷载作用下内力横向分布 | 第28-37页 |
3.2.1 自重作用 | 第29-32页 |
3.2.2 自重与二期恒载同时作用 | 第32-35页 |
3.2.3 恒载与活载同时作用 | 第35-37页 |
3.3 荷载组合工况下内力横向分布 | 第37-39页 |
3.3.1 承载能力极限状况 | 第37-38页 |
3.3.2 正常使用极限状况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宽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40-57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单一荷载工况下宽箱梁剪力滞效应 | 第41-49页 |
4.2.1 自重 | 第41-43页 |
4.2.2 车辆荷载 | 第43-45页 |
4.2.3 温度梯度 | 第45-47页 |
4.2.4 纵向预应力 | 第47-49页 |
4.3 荷载组合工况下宽箱梁剪力滞效应 | 第49-53页 |
4.3.1 承载能力极限状况 | 第49-51页 |
4.3.2 正常使用极限状况 | 第51-53页 |
4.4 公路桥规中箱梁翼板有效宽度的讨论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预应力钢束布置方式对宽箱梁受力影响 | 第57-73页 |
5.1 竖向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案 | 第57-70页 |
5.1.1 竖向预应力钢束的作用 | 第57-59页 |
5.1.2 竖向钢束布置间距 | 第59-65页 |
5.1.3 竖向钢束张拉顺序 | 第65-70页 |
5.2 纵向钢束布置方案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0号块空间应力分析 | 第73-93页 |
6.1 引言 | 第73页 |
6.2 单一荷载工况 | 第73-85页 |
6.2.1 自重 | 第73-76页 |
6.2.2 二期恒载 | 第76-78页 |
6.2.3 车辆荷载 | 第78-80页 |
6.2.4 梯度温度 | 第80-83页 |
6.2.5 纵向预应力 | 第83-85页 |
6.3 荷载组合工况 | 第85-91页 |
6.3.1 自重+二期恒载共同作用 | 第86-88页 |
6.3.2 恒载+活载共同作用 | 第88-9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7.1 结论 | 第93页 |
7.2 展望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