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苏区文艺大众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2页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2页
一、概念界定第12-17页
    (一)苏区及中央苏区第12-13页
    (二)苏区文艺第13-15页
    (三)国民党文艺统制第15-17页
二、苏区文艺大众化背景第17-26页
    (一)思想背景:传统“载道”文艺观、马克思革命文艺理论的双重影响第17-20页
    (二)社会背景:“文艺政治化”模式的生成第20-26页
三、苏区文艺大众化的体制保障第26-38页
    (一)苏区文艺宣传制度的逐步完善第26-29页
    (二)苏区文艺宣传体系的建构第29-35页
    小结第35-38页
四、苏区文艺大众化实践第38-58页
    (一)文艺创作:民间文艺与苏维埃文艺的交融第38-43页
        小结第42-43页
    (二)叙事策略:建构苏区文艺的革命性叙事话语第43-52页
        1.叙述者:表层叙述者与深层叙述者的二重性第43-47页
        2.叙述话语:开创革命浪漫主义话语模式第47-49页
        3.叙事模式/结构:灾难降临——革命拯救——光明未来第49-52页
        小结第52页
    (三)文艺批评:政治为原则,思想斗争为方法第52-58页
        1.批评主体:政治意识代言人第52-53页
        2.批评标准:政治标准为主,文艺大众化的美学标准为辅第53-56页
        小结第56-58页
五、苏区文艺大众化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第58-63页
    (一)补充与实践:苏区文艺大众化对左翼文艺大众化的补充与实践第58-59页
    (二)继承与发展:苏区文艺大众化与延安文艺大众化的关联一致性第59-61页
    (三)启示与借鉴:苏区文艺大众化的当代启示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诗序》写作年代及尊、废问题简论
下一篇:《异苑》中的民间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