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公共资源 | 第18页 |
2.1.2 公共资源交易事项 | 第18页 |
2.1.3 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 | 第18-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0页 |
2.2.2 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3.1 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的具体做法 | 第22-25页 |
3.1.1 理顺交易事项管理机制 | 第22-23页 |
3.1.2 建立实体交易平台 | 第23-24页 |
3.1.3 构建规范性制度框架 | 第24-25页 |
3.2 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3.2.1 软硬件力量配置不足 | 第25页 |
3.2.2 监管及政策执行不实 | 第25-26页 |
3.2.3 政策制度规定不明 | 第26页 |
3.2.4 “监管不分”存在制度性漏洞 | 第26-27页 |
3.2.5 从业人员管理缺乏激励考核 | 第27-28页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3.3.1 “两法”并行存在结构性缺陷 | 第28-29页 |
3.3.2 交易规程含糊不明 | 第29页 |
3.3.3 政府监管越位缺位 | 第29-30页 |
3.3.4 “政绩工程”心理作祟 | 第30-32页 |
第4章 国内外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经验借鉴 | 第32-41页 |
4.1 国内外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概况 | 第32-37页 |
4.1.1 国外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概况 | 第32-34页 |
4.1.2 国内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概况 | 第34-37页 |
4.2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的经验启示 | 第37-41页 |
4.2.1 树立权力制约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理念 | 第37-38页 |
4.2.2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法制化进程 | 第38-39页 |
4.2.3 革新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的管理模式 | 第39-41页 |
第5章 深化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的对策思考 | 第41-51页 |
5.1 突出“制度”的激励引导作用 | 第41-43页 |
5.1.1 革新“制度”符号体系 | 第41-42页 |
5.1.2 强化权力均衡制约 | 第42-43页 |
5.2 发挥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 | 第43-46页 |
5.2.1 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事项管理市场化理念 | 第43-44页 |
5.2.2 优化资源交易市场平台 | 第44-45页 |
5.2.3 探索全领域专业化管理路径 | 第45-46页 |
5.3 强化机制的约束监管作用 | 第46-48页 |
5.3.1 推进全流程常态化监管 | 第46-47页 |
5.3.2 建立健全拒腐防变长效化响应机制 | 第47-48页 |
5.4 营造全员共治的交易文化氛围 | 第48-51页 |
5.4.1 多方监督延伸权力管控的辐射触角 | 第48-49页 |
5.4.2 全员参与营造浓厚的人文交易氛围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