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2.1.1 信贷风险的内涵及种类 | 第15-17页 |
2.1.2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 第17-18页 |
2.1.3 信贷风险管理的常用措施 | 第18-19页 |
2.1.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 第19-20页 |
2.2 小微企业信贷界定 | 第20-22页 |
2.2.1 我国小微企业的界定 | 第20页 |
2.2.2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主要特征 | 第20-22页 |
第3章 PA银行成都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3.1 PA银行成都分行概况 | 第22-23页 |
3.2 PA银行成都分行信贷业务开展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3.2.1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 | 第23页 |
3.2.2 小微信贷资产质量状况 | 第23-25页 |
3.3 PA银行成都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 第25-26页 |
3.4 PA银行成都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 第26-27页 |
3.5 PA银行成都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 第27-29页 |
第4章 PA银行成都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29-34页 |
4.1 小微企业信贷贷前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29-30页 |
4.1.1 信贷人员对贷款风险重视程度不够 | 第29页 |
4.1.2 信贷人员识别虚假信息能力较弱 | 第29页 |
4.1.3 担保机构调查价值体现不够明显 | 第29-30页 |
4.1.4 信用等级及风险评判存在违规现象 | 第30页 |
4.2 小微企业信贷贷中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30-31页 |
4.2.1 没有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全面掌握 | 第30页 |
4.2.2 个别领导插手干预 | 第30页 |
4.2.3 风评人员评审偏差 | 第30-31页 |
4.2.4 传统思想的不良影响 | 第31页 |
4.3 小微企业信贷贷后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31-34页 |
4.3.1 隐含的利益关系 | 第31页 |
4.3.2 后期检查报告简单 | 第31页 |
4.3.3 检查情况停留在表层状态 | 第31-32页 |
4.3.4 报告缺乏定量评价 | 第32页 |
4.3.5 贷后管理过于松懈 | 第32页 |
4.3.6 贷后预警机制缺乏 | 第32-34页 |
第5章 PA银行成都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 第34-45页 |
5.1 加强贷前调查风险管理 | 第34-37页 |
5.1.1 改进贷前调查制度 | 第34页 |
5.1.2 加强信贷员的专业能力 | 第34-36页 |
5.1.3 基于“三性”原则开展贷前调查 | 第36-37页 |
5.2 加强贷中审查风险管理 | 第37-39页 |
5.2.1 进一步完善贷中审查决策机制 | 第37-38页 |
5.2.2 利用资产组合理论分散信贷风险 | 第38-39页 |
5.3 加强贷后检查风险管理 | 第39-45页 |
5.3.1 对贷后管理组织制度进行优化 | 第39页 |
5.3.2 进一步完善贷后流程的风险管理工作 | 第39-44页 |
5.3.3 完善贷后的管理考核机制 | 第44-4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