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基于解除肿瘤细胞耐受策略的抗肿瘤药物开发 | 第12-15页 |
1.1.1 肿瘤微环境 | 第12-13页 |
1.1.2 基于耐受肿瘤微环境靶标的抗肿瘤药物开发 | 第13-14页 |
1.1.3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系 | 第14-15页 |
1.2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表观遗传调控 | 第15-25页 |
1.2.1 表观遗传学 | 第15页 |
1.2.2 表观遗传学的机制 | 第15-18页 |
1.2.3 表观遗传调控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 第18-20页 |
1.2.4 小分子表观遗传调控剂在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5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4 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2 基于解除肿瘤细胞耐受策略的筛选模型的建立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28-2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2.3 细胞株 | 第29页 |
2.2.4 溶液组成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30页 |
2.3.2 低氧低营养肿瘤微环境 | 第30-31页 |
2.3.3 台盼蓝法检测细胞数目 | 第31页 |
2.3.4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 第31页 |
2.3.5 筛选模型的优化 | 第31-32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2.4.1 多种细胞株在低氧低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 第32-33页 |
2.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3-35页 |
2.4.3 筛选模型的优化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基于表观遗传调控策略的真菌筛选 | 第38-57页 |
3.1 前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3.2.1 菌株来源 | 第38页 |
3.2.2 主要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38-39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3.1 真菌菌株复苏 | 第40页 |
3.3.2 基于表观遗传调控策略的真菌筛选 | 第40-41页 |
3.3.3 表观遗传调控条件优化 | 第4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1-55页 |
3.4.1 表观遗传调控剂对21株真菌形态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2 表观遗传调控剂对19株真菌代谢产物谱的影响 | 第43-47页 |
3.4.4 DL1049表观遗传调控条件优化 | 第47-50页 |
3.4.5 DL1045表观遗传调控条件优化 | 第50-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基于解除肿瘤细胞耐受策略的天然产物的活性筛选与分离 | 第57-71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7-5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4.3.1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58-59页 |
4.3.2 DL1045表观遗传调控产物的分离 | 第59-60页 |
4.3.3 活性化合物筛选 | 第60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4.4.1 真菌发酵粗浸膏的活性筛选 | 第60-63页 |
4.4.2 DL1045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及活性评价 | 第63-69页 |
4.4.3 针对耐受肿瘤微环境靶标的活性化合物筛选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化合物1-8的图谱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