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的可能性创新 | 第18-19页 |
1 典当业的界定和特征 | 第19-28页 |
·典当的概念 | 第19页 |
·典当的类型 | 第19-20页 |
·典当的原则 | 第20页 |
·典当业的基本流程 | 第20-21页 |
·当代典当业本质特征 | 第21-24页 |
·当代典当业和原有典当业的比较 | 第22-23页 |
·当代典当业与银行业的比较 | 第23-24页 |
·当代典当业服务优势 | 第24-25页 |
·当代典当业社会职能 | 第25-28页 |
2 基于政府定位与立法制约的中国典当业状况分析 | 第28-41页 |
·政府决定典当业发展状况 | 第28-33页 |
·政府对典当业的定位决定了中国典当业的发展规模 | 第28-31页 |
·政府各职能部门政策差异制约了典当业的业务范围 | 第31-33页 |
·立法制约典当业发展状况 | 第33-41页 |
·典当业监管法规的演变 | 第33-34页 |
·《物权法》对典当业产生深刻影响 | 第34-38页 |
·典当业相关法律法规相互冲突 | 第38-41页 |
3 中国典当业行业特征分析——以北京、青岛典当业为例 | 第41-51页 |
·北京、青岛典当业发展概况 | 第41-42页 |
·典当机构成立时间短,分布不均衡 | 第42-45页 |
·营业范围相对集中 | 第45-46页 |
·典当类型从消费型典当向融资型典当转变 | 第46-48页 |
·典当业的优势受到其他资金中介的挑战 | 第48-51页 |
·受到正规金融的挑战 | 第48-49页 |
·受到民间借贷中介的挑战 | 第49-51页 |
4 国外典当业发展的比较和启示 | 第51-62页 |
·完善的立法与成熟的政府管理——以英国为例 | 第51-57页 |
·英国典当业状况 | 第51页 |
·完善的立法 | 第51-54页 |
·成熟的政府管理 | 第54-57页 |
·美国典当业经验 | 第57-59页 |
·美国典当状况 | 第57页 |
·典当机构分布合理 | 第57-58页 |
·经营范围广,综合性强 | 第58-59页 |
·连锁经营模式成熟,企业效益高 | 第59页 |
·对中国典当业的启示 | 第59-62页 |
5 借鉴国外经验推动中国典当业发展 | 第62-76页 |
·重视对典当业的立法 | 第62-67页 |
·政府应注重对典当行业定位的连贯性 | 第62-63页 |
·政府应注重提高政策制定的一致性 | 第63-65页 |
·政府应在法律体系中为典当确定位置 | 第65-67页 |
·促进典当业合理布局 | 第67-68页 |
·丰富典当业产品 | 第68-71页 |
·应努力提高典当品种的多样化 | 第68-69页 |
·应努力拓展典当服务对象 | 第69-70页 |
·重视典当业的商业属性开发 | 第70-71页 |
·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连锁经营模式 | 第71-72页 |
·直营连锁 | 第71页 |
·特许经营连锁 | 第71-72页 |
·自由连锁 | 第72页 |
·提高典当业自身管理水平 | 第72-76页 |
·典当机构应形成正确的营销理念 | 第72-73页 |
·典当机构应形成适合典当业运营特点的管理理念 | 第73-74页 |
·典当机构要形成正确的风险防控机制 | 第74页 |
·明确典当师为典当行核心竞争力的理念 | 第74-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6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