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科学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1.2.1 BFG除尘工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BFG管道阀门除尘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数值仿真在气-固两相流中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2.4 数值仿真在阀门流场分析中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6页 |
1.6.1 阐明管道蝶阀区域BFG介质中粉尘的沉降机理 | 第14-15页 |
1.6.2 管道蝶阀粉尘自动清除装置设计 | 第15-16页 |
第2章 蝶阀区域流场数值仿真理论模型构建 | 第16-28页 |
2.1 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简介 | 第16-19页 |
2.1.1 CFD特点 | 第16页 |
2.1.2 CFD软件组成 | 第16-17页 |
2.1.3 CFD软件求解过程 | 第17-18页 |
2.1.4 蝶阀区域含粉尘BFG流场的分析步骤 | 第18-19页 |
2.2 数学模型构建 | 第19-27页 |
2.2.1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2.2.2 雷诺平均Navier-Stocks控制方程组 | 第20-21页 |
2.2.3 湍流模型选择 | 第21-22页 |
2.2.4 多相流模型的选择 | 第22-23页 |
2.2.5 粉尘颗粒轨迹的模拟计算模型 | 第23-24页 |
2.2.6 BFG粉尘颗粒粒径分布参数 | 第24-26页 |
2.2.7 算法的选择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蝶阀区域流场粉尘沉降特性模拟分析 | 第28-44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28-31页 |
3.2.1 三偏心蝶阀 | 第28-29页 |
3.2.2 蝶阀及其管道区域流场计算域模型建立 | 第29页 |
3.2.3 划分网格 | 第29-30页 |
3.2.4 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3.2.5 气相参数设置 | 第31页 |
3.2.6 DPM边界条件 | 第31页 |
3.3 不同阀板开度下蝶阀沉积面粉尘沉降特性数值模拟 | 第31-36页 |
3.3.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1页 |
3.3.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1-32页 |
3.3.3 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3.4 结论 | 第36页 |
3.4 BFG流速对蝶阀区域粉尘沉降特性影响数值模拟 | 第36-42页 |
3.4.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6页 |
3.4.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6-37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3.4.4 结论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粉尘自动清除模型的除尘效能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44-46页 |
4.2.1 基本假设 | 第44页 |
4.2.2 粉尘自动清除装置工作原理 | 第44-45页 |
4.2.3 蝶阀区域流场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4.2.4 划分网格 | 第46页 |
4.3 阀板开度对模型粉尘沉降抑制效能的影响 | 第46-51页 |
4.3.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6-47页 |
4.3.2 数值模拟结果 | 第47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4.3.4 结论 | 第51页 |
4.4 模型工作介质压力对粉尘沉降特性的影响 | 第51-55页 |
4.4.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51页 |
4.4.2 数值仿真结果 | 第51-52页 |
4.4.3 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4.4.4 结论 | 第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