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论文主要工作量 | 第16-18页 |
2 区域概况与技术路线 | 第18-25页 |
2.1 区域概况 | 第18-21页 |
2.1.1 自然地理 | 第18-19页 |
2.1.2 地质概况 | 第19-21页 |
2.2 主要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2.2.1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2.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3 矿山及其周边不同环境介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5-37页 |
3.1 元素含量特征 | 第25-30页 |
3.1.1 矿区及周边土壤 | 第25-28页 |
3.1.2 矿区范围内地表水中重金属与稀土元素含量 | 第28-29页 |
3.1.3 矿区范围内地表水中SO_4~(2-)、NH_4~+、NO_3~-、NO_2~-含量 | 第29-30页 |
3.2 元素分布特征 | 第30-37页 |
3.2.1 稀土与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 第30-35页 |
3.2.2 SO_4~(2-)、NH_4~+、NO_3~-的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4 离子型稀土矿山残余稀土的稳定性 | 第37-47页 |
4.1 自然条件下稀土的迁移特征 | 第37-40页 |
4.1.1 pH值 | 第37-38页 |
4.1.2 气候条件 | 第38-39页 |
4.1.3 氧化还原条件 | 第39-40页 |
4.2 矿山残余稀土的赋存状态 | 第40-46页 |
4.2.1 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 第40-41页 |
4.2.2 矿区开采前后矿物的变化特征 | 第41-45页 |
4.2.3 矿区开采前后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 | 第45-46页 |
4.3 小结 | 第46-47页 |
5 离子型稀土矿山残余氨氮的稳定性 | 第47-53页 |
5.1 矿山风化壳剖面残余氨氮的分布特征 | 第47-48页 |
5.2 矿区水环境中氨氮的含量特征 | 第48-49页 |
5.3 矿区水环境中氨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特征及意义 | 第49-52页 |
5.4 小结 | 第52-53页 |
6 离子型稀土矿山残余重金属元素的稳定性 | 第53-57页 |
6.1 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 | 第53-55页 |
6.2 残余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 | 第55-56页 |
6.3 小结 | 第56-57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58页 |
7.2 建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