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安徽农村养老服务满意度实证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4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目的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1.4.1 可能的创新点第13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述评第14-20页
    2.1 理论基础第14-16页
        2.1.1 人口老龄化理论第14页
        2.1.2 养老产业理论第14-15页
        2.1.3 老年需求理论第15-16页
    2.2 文献述评第16-20页
        2.2.1 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现状第16-17页
        2.2.2 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现存问题第17页
        2.2.3 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第17-18页
        2.2.4 国外学者对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第18-19页
        2.2.5 文献简评第19-20页
第三章 安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历程第20-24页
    3.1 改革开放前的安徽农村养老服务第20-21页
    3.2 改革开放后的安徽农村养老服务第21-24页
第四章 安徽农村养老服务受体现状描述第24-36页
    4.1 相关说明第24页
    4.2 养老服务受体主要个人情况第24-28页
        4.2.1 性别第24-25页
        4.2.2 受教育程度情况第25-26页
        4.2.3 目前身体状况第26页
        4.2.4 主要经济来源第26-27页
        4.2.5 每年毛收入状况第27-28页
    4.3 养老服务受体主要家庭情况第28-29页
        4.3.1 与配偶居住情况第28页
        4.3.2 与子女居住情况第28-29页
    4.4 养老服务受体主要生活情况第29-31页
        4.4.1 给子女带孩子情况第29-30页
        4.4.2 做家务情况第30页
        4.4.3 下地做农活情况第30页
        4.4.4 打发农闲的方式情况第30-31页
    4.5 养老服务的供求分析第31-35页
    4.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安徽农村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第36-47页
    5.1 相关说明第36页
    5.2 变量定义第36-37页
    5.3 模型选择、回归结果及其解释第37-43页
        5.3.1 模型选择第37-39页
        5.3.2 养老方式对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第39页
        5.3.3 个人特征对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第39-40页
        5.3.4 家庭特征对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第40-41页
        5.3.5 生活情况对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第41-42页
        5.3.6 所享受养老服务内容对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第42页
        5.3.7 综合因素对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第42-43页
    5.4 对模型计算结果的进一步解释第43-47页
        5.4.1 养老方式与养老服务满意度第43-44页
        5.4.2 个人特征与养老服务满意度第44-45页
        5.4.3 家庭情况与养老服务满意度第45页
        5.4.4 生活情况与养老服务满意度第45-4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第47-49页
    6.1 基本结论第47页
    6.2 启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肥市振亚老年公寓公建民营机构养老模式探索研究
下一篇:中英PPP模式中政府管理的对比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