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电镀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9页 |
1.2 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9-13页 |
1.2.1 氢氧化物沉淀法 | 第9-10页 |
1.2.2 硫化物沉淀法 | 第10-11页 |
1.2.3 重金属捕集螯合沉淀法 | 第11-13页 |
1.3 电镀污泥的处理方法 | 第13-18页 |
1.3.1 电镀污泥的热预处理 | 第14-16页 |
1.3.2 电镀污泥以及灰渣中金属的回收 | 第16-18页 |
1.4 课题的提出 | 第18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7 研究路线 | 第20-21页 |
2 实验原料、设备以及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3 实验主要设备 | 第22页 |
2.4 电镀污泥及灰渣的分析表征 | 第22-24页 |
2.4.1 电镀污泥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22页 |
2.4.2 电镀污泥的工业分析 | 第22-23页 |
2.4.3 电镀污泥中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 | 第23-24页 |
2.4.4 电镀污泥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4页 |
2.4.5 电镀污泥中有机物的官能团分析 | 第24页 |
2.4.6 电镀污泥的热解特性分析 | 第24页 |
2.5 电镀污泥的焙烧实验 | 第24-25页 |
2.6 电镀污泥或灰渣的浸出实验 | 第25-27页 |
3 电镀污泥的基本理化特性研究 | 第27-39页 |
3.1 电镀污泥的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 | 第27-28页 |
3.2 电镀污泥的化学组成分析 | 第28页 |
3.3 电镀污泥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3.4 电镀污泥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9-30页 |
3.5 电镀污泥中有机物官能团分析 | 第30-32页 |
3.6 电镀污泥的热解特性研究 | 第32-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电镀污泥氧化焙烧—灰渣碱浸实验研究 | 第39-55页 |
4.1 电镀污泥直接碱浸实验 | 第39-40页 |
4.2 电镀污泥氧化焙烧原理 | 第40-41页 |
4.3 电镀污泥的氧化焙烧实验 | 第41-51页 |
4.3.1 焙烧温度对灰渣中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1-47页 |
4.3.2 焙烧时间对灰渣中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3 空气流量对灰渣中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 氧化焙烧灰渣的碱浸实验 | 第51-53页 |
4.4.1 焙烧温度对灰渣中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2 焙烧时间对灰渣中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电镀污泥加钠焙烧—灰渣水浸实验研究 | 第55-69页 |
5.1 电镀污泥加钠焙烧原理 | 第55-58页 |
5.1.1 污泥中铬在加钠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 | 第55-56页 |
5.1.2 污泥中锌在加钠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 | 第56页 |
5.1.3 污泥中铝在加钠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 | 第56-57页 |
5.1.4 污泥中铁在加钠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 | 第57页 |
5.1.5 污泥中铜、镍在加钠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 | 第57-58页 |
5.2 电镀污泥的加钠焙烧实验 | 第58-64页 |
5.2.1 Na2CO3加入量对灰渣中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5.2.2 焙烧温度对灰渣中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60-63页 |
5.2.3 焙烧时间对灰渣中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 加钠焙烧灰渣的水浸实验 | 第64-67页 |
5.3.1 Na2CO3加入量对灰渣中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2 焙烧温度对灰渣中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3 焙烧时间对灰渣中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建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