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引言 | 第15-17页 |
1.2 金属的疲劳断裂 | 第17-19页 |
1.2.1 疲劳的概念 | 第17-18页 |
1.2.2 疲劳断裂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金属疲劳裂纹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1 疲劳损伤和疲劳裂纹 | 第19-20页 |
1.3.2 疲劳寿命和腐蚀疲劳 | 第20-22页 |
1.3.3 晶粒尺寸效应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方法和模型 | 第25-32页 |
2.1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25-26页 |
2.2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 | 第26-27页 |
2.2.1 EAM模型 | 第26页 |
2.2.2 MAEAM模型 | 第26-27页 |
2.3 有限差分算法 | 第27-29页 |
2.3.1 Verlet算法 | 第27-28页 |
2.3.2 Leap-frog算法 | 第28页 |
2.3.3 Gear算法 | 第28-29页 |
2.4 系统的调温技术 | 第29页 |
2.5 断裂力学中的裂纹模型 | 第29-30页 |
2.6 CNA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7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单晶铁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32-48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常温下单晶铁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32-38页 |
3.2.1 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3.2.2 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33-37页 |
3.2.3 裂纹扩展速率及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 | 第37-38页 |
3.3 温度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38-42页 |
3.4 界面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42-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单晶镍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48-61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常温下单晶镍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48-53页 |
4.2.1 模型和方法 | 第48-49页 |
4.2.2 疲劳裂纹扩展及微观结构的演变 | 第49-51页 |
4.2.3 裂纹扩展速率和应力强度因子变化 | 第51-53页 |
4.3 温度对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影响 | 第53-56页 |
4.4 界面对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影响 | 第56-59页 |
4.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镍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61-79页 |
5.1 引言 | 第61-62页 |
5.2 常温下镍铝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62-70页 |
5.2.1 初始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5.2.2 Ni3Al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63-68页 |
5.2.3 Ni3Al中裂纹尖端滑移带的增长过程 | 第68-70页 |
5.3 温度对Ni3Al中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70-75页 |
5.4 Ni/Ni3Al界面模型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75-77页 |
5.5 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辐照缺陷对疲劳裂纹扩展影响 | 第79-89页 |
6.1 引言 | 第79页 |
6.2 模型和方法 | 第79-80页 |
6.3 辐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0-85页 |
6.4 辐照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85-88页 |
6.5 小结 | 第88-8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