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5页 |
1.1 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 | 第12-13页 |
1.2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 第13-14页 |
1.3 气含率 | 第14-16页 |
1.3.1 测定方法 | 第14页 |
1.3.2 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4 传质行为 | 第16-17页 |
1.4.1 测量方法 | 第16页 |
1.4.2 传质行为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5 混合行为 | 第17-19页 |
1.5.1 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5.2 测量方法 | 第19页 |
1.5.3 模型 | 第19页 |
1.6 放大技术 | 第19-21页 |
1.6.1 放大技术方法 | 第19-20页 |
1.6.2 反应器放大技术 | 第20-21页 |
1.7 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及模拟软件 | 第21-24页 |
1.7.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第21-22页 |
1.7.2 流体力学模型 | 第22-24页 |
1.8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4-25页 |
1.8.1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两相模拟 | 第25-43页 |
2.1 气液流场数学模型 | 第25-29页 |
2.1.1 本构方程 | 第25-26页 |
2.1.2 相间作用力方程 | 第26-27页 |
2.1.3 求解方法和多相流模型的选择 | 第27页 |
2.1.4 湍流模型 | 第27-29页 |
2.2 反应器物理模型 | 第29-31页 |
2.3 气液两相物性参数的确定 | 第31-32页 |
2.4 环流反应器的边界条件设置及数据提取 | 第32-33页 |
2.5 模型验证 | 第33-35页 |
2.5.1 前处理 | 第33-34页 |
2.5.2 实验验证 | 第34-35页 |
2.6 液面高度对流动特性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35-38页 |
2.6.1 液面高度对流动特性影响 | 第35-37页 |
2.6.2 液面高度对流动特性影响的放大规律 | 第37-38页 |
2.7 体系对流动特性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38-42页 |
2.7.1 体系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 第38-41页 |
2.7.2 体系对流动特性影响的放大规律 | 第41-4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几何结构对ALR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 第43-74页 |
3.1 导流筒内径对流动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43-47页 |
3.1.1 导流筒内径对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43-45页 |
3.1.2 对内外筒直径比的放大规律研究 | 第45-47页 |
3.2 导流筒长度对流动影响规律和放大研究 | 第47-50页 |
3.2.1 导流筒长度对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47-49页 |
3.2.2 对内外筒长度比的放大规律研究 | 第49-50页 |
3.3 导流筒安装高度对流动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50-54页 |
3.3.1 导流筒安装高度对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50-52页 |
3.3.2 对导流筒安装高度与导流筒内径比的放大规律研究 | 第52-54页 |
3.4 反应器底部锥度对流动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54-57页 |
3.4.1 反应器底部锥度对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54-56页 |
3.4.2 对反应器底部锥度的放大研究 | 第56-57页 |
3.5 喷嘴位置对流动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57-62页 |
3.5.1 喷嘴位置对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57-60页 |
3.5.2 对喷嘴位置的放大规律研究 | 第60-62页 |
3.6 喷嘴直径对流动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62-65页 |
3.6.1 喷嘴直径对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62-64页 |
3.6.2 对喷嘴和内筒直径比的放大规律研究 | 第64-65页 |
3.7 喷嘴夹角对流动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65-68页 |
3.7.1 喷嘴夹角对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65-67页 |
3.7.2 对喷嘴夹角的放大规律研究 | 第67-68页 |
3.8 喷嘴层数对流动影响和放大研究 | 第68-72页 |
3.8.1 喷嘴层数对流动的影响规律 | 第68-71页 |
3.8.2 对喷嘴层数的放大规律研究 | 第71-7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