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再完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民事再审程序概述 | 第10-15页 |
一、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民事再审程序的特征与功能 | 第11-13页 |
(一)民事再审程序的特征 | 第11-12页 |
(二)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 | 第12-13页 |
三、民事再审程序与相关民事诉讼理论的关系 | 第13-15页 |
(一)民事再审程序与诉权及处分原则 | 第13-14页 |
(二)民事再审程序与既判力理论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再审程序 | 第15-22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再审制度 | 第15-19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对民事再审制度的总体规定 | 第15页 |
(二)再审之诉的提起主体 | 第15-16页 |
(三)再审事由 | 第16-17页 |
(四)再审客体 | 第17页 |
(五)提起再审期限 | 第17页 |
(六)再审管辖 | 第17-18页 |
(七)再审的限制 | 第18页 |
(八)再审的审理 | 第18-19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类似制度 | 第19-20页 |
三、对国外相关制度的评价 | 第20-22页 |
(一)再审程序的救济性质明显 | 第20页 |
(二)再审程序启动事由严谨 | 第20-21页 |
(三)再审启动以处分权为前提 | 第21页 |
(四)提起再审时间和再审管辖体现了诉讼效率 | 第21-22页 |
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现实考量 | 第22-31页 |
一、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修订后的进步性 | 第22-24页 |
(一)再审事由进一步细化 | 第22-23页 |
(二)再审程序进一步规范 | 第23-24页 |
二、我国民事再审制度修订后仍存在的不足 | 第24-31页 |
(一)指导思想不符合客观实际 | 第24-26页 |
(二)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剥夺 | 第26-27页 |
(三)不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 | 第27页 |
(四)其他不足 | 第27-31页 |
第四部分 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再完善 | 第31-39页 |
一、明确科学的指导思想 | 第31-32页 |
二、完善再审制度的价值导向 | 第32-33页 |
(一)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 第32页 |
(二)诉权的基础化 | 第32-33页 |
三、对我国再审程序的远景规划 | 第33-34页 |
四、对我国再审程序的现实改造 | 第34-39页 |
(一)我国再审制度的外部环境 | 第34-35页 |
(二)对再审制度的现实完善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