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目的 | 第15-25页 |
1.1 烟粉虱概述 | 第15-17页 |
1.1.1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分类状况 | 第15-16页 |
1.1.2 烟粉虱的危害方式 | 第16页 |
1.1.3 烟粉虱的危害历史及现状 | 第16-17页 |
1.2 刺吸式昆虫唾液的组成及作用 | 第17-20页 |
1.2.1 胶状唾液的作用 | 第17-18页 |
1.2.2 水状唾液的作用 | 第18-20页 |
1.3 刺吸式昆虫唾液蛋白的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3.1 唾液蛋白的鉴定 | 第20-22页 |
1.3.2 唾液蛋白功能的研究 | 第22-23页 |
1.4 本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3-25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基本材料和方法 | 第25-33页 |
2.1 基本材料 | 第25-27页 |
2.1.1 供试昆虫与其实验室种群维持 | 第25页 |
2.1.2 供试植物 | 第25页 |
2.1.3 生态学研究相关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5-26页 |
2.1.4 分子生物学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2.1.5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32页 |
2.2.1 烟粉虱基因组DNA提取 | 第27-28页 |
2.2.2 烟粉虱隐种鉴定 | 第28-29页 |
2.2.3 烟粉虱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2.4 植物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30页 |
2.2.5 RNA反转录cDNA | 第30-31页 |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1页 |
2.2.7 烟粉虱总蛋白的提取 | 第31页 |
2.2.8 SDS-PAGE | 第31-32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2-33页 |
2.3.1 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 | 第32页 |
2.3.2 显著性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烟粉虱疑似唾液效应因子的功能研究 | 第33-6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42页 |
3.1.1 供试昆虫与植物 | 第33页 |
3.1.2 疑似唾液效应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3-34页 |
3.1.2.1 烟粉虱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 | 第33-34页 |
3.1.2.2 疑似唾液效应因子基因的克隆 | 第34页 |
3.1.2.3 疑似唾液效应因子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4页 |
3.1.3 荧光定量PCR检测疑似唾液效应因子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转录水平 | 第34-35页 |
3.1.4 荧光定量PCR检测疑似唾液效应因子在不同烟粉虱隐种转录水平 | 第35页 |
3.1.5 荧光定量PCR检测疑似唾液效应因子在烟粉虱转寄主后的转录水平 | 第35页 |
3.1.6 疑似唾液效应因子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 | 第35-36页 |
3.1.6.1 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页 |
3.1.6.2 瞬时表达烟草的获得 | 第36页 |
3.1.7 烟粉虱在瞬时表达疑似唾液效应因子烟草上的生物学测定 | 第36页 |
3.1.8 BtQ0F1基因双链RNA的合成 | 第36-38页 |
3.1.9 饲喂法沉默BtQ0F1基因及沉默效果验证 | 第38页 |
3.1.10 RNAi干扰BtQ0F1基因后烟粉虱在棉花上的生物学测定 | 第38页 |
3.1.11 疑似唾液效应因子BtQ0F1原核表达及多抗制备 | 第38-40页 |
3.1.11.1 BtQ0F1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 第38-39页 |
3.1.11.2 BtQ0F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9-40页 |
3.1.12 Western Blot检测BtQ0F1抗体 | 第40-41页 |
3.1.13 疑似唾液效应因子对烟草防御基因的调控 | 第41页 |
3.1.14 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7页 |
3.2.1 BtQ0F1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验证 | 第42-51页 |
3.2.1.1 BtQ0F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3.2.1.2 BtQ0F1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 第43-44页 |
3.2.1.3 BtQ0F1基因在不同烟粉虱隐种中转录水平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3.2.1.4 BtQ0F1基因在烟粉虱转寄主后转录水平差异分析 | 第45-46页 |
3.2.1.5 烟草中瞬时表达BtQ0F1基因对烟粉虱存活和产卵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1.6 RNAi干扰BtQ0F1基因对烟粉虱存活的影响 | 第47-49页 |
3.2.1.8 BtQ0F1的原核表达和抗体制备及鉴定 | 第49-51页 |
3.2.2 BtQ2477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验证 | 第51-57页 |
3.2.2.1 BtQ247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1-53页 |
3.2.2.2 BtQ2477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 第53页 |
3.2.2.3 BtQ2477基因在不同烟粉虱隐种中转录水平差异分析 | 第53-55页 |
3.2.2.5 烟草中瞬时表达BtQ2477基因对烟粉虱存活和产卵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3.3.1 BtQ0F1基因在烟粉虱-植物互作中的作用 | 第57-58页 |
3.3.2 BtQ2477基因在烟粉虱-植物互作中的作用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60-62页 |
4.1 全文小结 | 第60-61页 |
4.2 创新之处 | 第61页 |
4.3 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