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垩白性状的QTL分析及qACE9的精细定位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缩略词表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4页
    1.1 垩白是重要的稻米品质指标第14-15页
    1.2 水稻垩白形成的基础第15-17页
    1.3 环境对垩白的影响第17-18页
    1.4 垩白相关基因的克隆第18-20页
    1.5 水稻垩白的QTL遗传第20-21页
    1.6 水稻垩白的改良第21-23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水稻垩白相关性状的QTL分析第24-42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4-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药品试剂第24页
        2.1.3 实验仪器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0页
        2.2.1 水稻DNA的提取第25页
        2.2.2 PCR反应第25-26页
        2.2.3 电泳检测与分析第26-27页
        2.2.4 胚乳RNA的提取第27-28页
        2.2.5 cDNA反转录第28页
        2.2.6 荧光定量PCR第28-29页
        2.2.7 田间设计与垩白测定第29页
        2.2.8 数据分析和QTL定位第29-30页
    2.3 结果分析第30-40页
        2.3.1 亲本和RIL群体的表型变异第30-33页
        2.3.2 三个垩白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33页
        2.3.3 QTL定位和效应分析第33-37页
        2.3.4 qACE9的精细定位第37-39页
        2.3.5 预测基因的表达定量第39-40页
    2.4 讨论第40-42页
第三章 全文总结第42-44页
    3.1 工作总结第42-43页
    3.2 今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附录1 主要实验仪器第51-52页
附录2 常用缓冲液配方第52-53页
附录3 水稻DNA提取液配方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海巴戟(NONI)核心种质
下一篇:烟粉虱疑似唾液效应因子BtQOF1和BtQ2477功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