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2-16页 |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页 |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26页 |
| 2.1 研究区域矿山地理地质概况 | 第16-18页 |
| 2.1.1 自然地理 | 第16-17页 |
| 2.1.2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18页 |
| 2.2 研究区域开采技术条件 | 第18-22页 |
| 2.2.1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20页 |
| 2.2.2 工程地质 | 第20-21页 |
| 2.2.3 环境地质 | 第21页 |
| 2.2.4 煤层瓦斯含量 | 第21-22页 |
| 2.2.5 煤层自燃倾向性 | 第22页 |
| 2.3 研究区域工作面概况 | 第22-26页 |
| 3 建筑物损坏特征与开采情况调查分析 | 第26-36页 |
| 3.1 建筑物损坏特征调查分析 | 第26-34页 |
| 3.1.1 调查范围及内容 | 第26页 |
| 3.1.2 村庄与工作面相对位置 | 第26-29页 |
| 3.1.3 损害特征评价与分析 | 第29-34页 |
| 3.2 井下开采情况调查 | 第34页 |
| 3.3 小结 | 第34-36页 |
| 4 煤矿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 | 第36-54页 |
| 4.1 开采沉陷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机理分析 | 第36-39页 |
| 4.1.1 地表移动盆地形成特征以及对建筑物的影响 | 第36-37页 |
| 4.1.2 概率积分法的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理论研究 | 第37-39页 |
| 4.2 研究区域概率积分法反演分析 | 第39-50页 |
| 4.3 基于FLAC3D数值模拟的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研究 | 第50-52页 |
| 4.3.1 FLAC3D概述 | 第50页 |
| 4.3.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 4.3.4 开采沉陷地表移动破坏数值模拟分析 | 第51-52页 |
| 4.4 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总结 | 第52-54页 |
| 5 非采矿因素引起的建筑物损坏的分析研究 | 第54-66页 |
| 5.1 研究区域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价 | 第54-65页 |
| 5.1.1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调查 | 第54-60页 |
| 5.1.2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 第60-62页 |
| 5.1.3 研究区域地基稳定性评价 | 第62页 |
| 5.1.4 研究区域地质灾害发育 | 第62-65页 |
| 5.2 其他自然因素引起建筑物损坏的分析 | 第65页 |
| 5.3 小结 | 第65-6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