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山区高速公路与景观的协调性分析 | 第18-31页 |
2.1 山区高速公路特点 | 第19-20页 |
2.1.1 规划 | 第19页 |
2.1.2 设计 | 第19-20页 |
2.1.3 施工 | 第20页 |
2.2 山区生态环境特点 | 第20-23页 |
2.2.1 山区环境系统 | 第20-22页 |
2.2.2 山区生态系统 | 第22-23页 |
2.3 高速公路对山区环境的影响 | 第23-29页 |
2.3.1 山区高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2 山区高速对特殊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5-28页 |
2.3.3 山区高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协调性分析 | 第29-30页 |
2.4.1 公路协调性设计定义 | 第29页 |
2.4.2 公路协调性设计原则和意义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论 | 第31-44页 |
3.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概念 | 第31页 |
3.1.1 公路景观的概念 | 第31页 |
3.1.2 公路景观设计的含义 | 第31页 |
3.2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的分类 | 第31-32页 |
3.3 高速公路景观的特点 | 第32-33页 |
3.3.1 构成要素多元性 | 第32页 |
3.3.2 景观环境的多重性 | 第32页 |
3.3.3 时空存在的多维性 | 第32页 |
3.3.4 景观评价的多主体性 | 第32-33页 |
3.4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CEV理论研究 | 第33-35页 |
3.4.1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理论 | 第33-34页 |
3.4.2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论 | 第34-35页 |
3.4.3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心态理论 | 第35页 |
3.5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 第35-38页 |
3.6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的表现手法 | 第38-40页 |
3.7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的设计思路 | 第40-43页 |
3.7.1 注重山区高速公路的选线 | 第40-41页 |
3.7.2 山区高速公路的环境借景 | 第41-42页 |
3.7.3 景观的绿化设计 | 第42页 |
3.7.4 全面规划,降低污染 | 第42-4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雅西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 第44-65页 |
4.1 雅西高速公路概况 | 第44-45页 |
4.1.1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 第45页 |
4.1.2 沿线自然景观 | 第45页 |
4.2 基于景观设计雅西高速公路的选线 | 第45-50页 |
4.2.1 山区道路选线的指导思想 | 第45-47页 |
4.2.2 山区道路选线原则 | 第47-49页 |
4.2.3 雅西高速公路的路线选择 | 第49-50页 |
4.3 路基景观设计 | 第50-55页 |
4.3.1 路基填挖控制 | 第50-51页 |
4.3.2 路基防护与支挡结构景观设计 | 第51-55页 |
4.4 道路附属设施景观设计 | 第55-58页 |
4.4.1 中央分隔带景观设计 | 第55-56页 |
4.4.2 互通立交区的景观设计 | 第56-58页 |
4.5 桥梁隧道景观设计 | 第58-59页 |
4.6 雅西高速特殊景观设计 | 第59-62页 |
4.7 其它结构物的景观设计 | 第62-6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