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1-15页 |
1.3.1 “干中学”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3.2 人力资本的定义 | 第11-12页 |
1.3.3 人力资本的开发 | 第12-13页 |
1.3.4 “干中学”与知识积累及内生增长效应 | 第13-14页 |
1.3.5 “干中学”的人力资本开发效应 | 第14-15页 |
1.3.6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1.4.1 农民创业 | 第15页 |
1.4.2 农民创业者 | 第15-16页 |
1.4.3 农民创业者人力资本 | 第16-17页 |
1.4.4 农民创业“干中学”效应 | 第17-19页 |
1.5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农民创业“干中学”与人力资本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21-34页 |
2.1 研究假设 | 第21-24页 |
2.1.1 农民创业“干中学”与农民创业者经验积累的关联效应 | 第21页 |
2.1.2 农民创业“干中学”与农民创业者问题解决能力的关联效应 | 第21-22页 |
2.1.3 农民创业“干中学”与农民创业者机会识别能力的关联效应 | 第22-23页 |
2.1.4 农民创业“干中学”与农民创业者调控能力发展的关联效应 | 第23-24页 |
2.2 样本描述、变量选取及问卷设计 | 第24-27页 |
2.2.1 样本描述 | 第26页 |
2.2.2 变量选取 | 第26-27页 |
2.2.3 问卷设计 | 第27页 |
2.3 实证分析 | 第27-31页 |
2.3.1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 第27-29页 |
2.3.2 农民创业“干中学”与人力资本关联效应的AMONS拟合分析 | 第29-31页 |
2.4 计量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第3章 农民创业“干中学”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 | 第34-43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3.2 基于CHUL-IN LEE论的农民创业劳动供给模型构建 | 第35-36页 |
3.3 农民创业“干中学”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 | 第36-41页 |
3.3.1 农民创业“干中学”经验及知识积累的投资成本 | 第36-39页 |
3.3.2 农民创业“干中学”的总收益增加 | 第39-41页 |
3.4 结论及启示 | 第41-43页 |
第4章 农民创业“干中学”效应的溢出与扩散 | 第43-56页 |
4.1 农民创业“干中学”知识与技术溢出原理解释 | 第43-50页 |
4.1.1 农民创业“干中学”过程中的知识溢出 | 第43-46页 |
4.1.2 农民创业“干中学”过程中的技术扩散 | 第46-50页 |
4.2 农民创业“干中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50-53页 |
4.2.1 评价体系设置目标及原则 | 第50-51页 |
4.2.2 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 第51页 |
4.2.3 评价体系指标说明 | 第51-53页 |
4.3 农民创业“干中学”效应溢出与扩散路径选择 | 第53-55页 |
4.3.1 农民创业产业内溢出 | 第53页 |
4.3.2 农民创业产业外溢出 | 第53-54页 |
4.3.3 农民创业直接学习溢出 | 第54-55页 |
4.3.4 农民创业关联性学习溢出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6-60页 |
5.1 农民创业“干中学”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据有显著影响 | 第56-57页 |
5.2 农民创业“干中学”溢出与扩散效应有助于人力资本的增长 | 第57-58页 |
5.3 农民创业“干中学”效应能促进农村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农民创业课题组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