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6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31页 |
2.1 收入极化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两极分化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国外对收入极化概念研究 | 第17-18页 |
2.1.3 国内对收入极化概念的研究 | 第18-20页 |
2.1.4 收入极化定义小结 | 第20-21页 |
2.2 收入极化测度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2.2.1 收入极化测度国外简述 | 第21-23页 |
2.2.2 收入极化测度国内简述 | 第23-24页 |
2.3 收入极化指数类型的划分 | 第24-25页 |
2.4 收入极化公理体系 | 第25-31页 |
3 收入极化指数测度方法研究 | 第31-71页 |
3.1 W型两极分化指数 | 第31-42页 |
3.1.1 FW两极分化指数 | 第31-33页 |
3.1.2 FW两极分化指数的扩展 | 第33-37页 |
3.1.3 两极分化指数类型下的绝对与相对极化指数 | 第37-42页 |
3.1.4 W型两极分化指数小结 | 第42页 |
3.2 ER型收入极化指数 | 第42-55页 |
3.2.1 离散形式的ER收入极化指数 | 第42-47页 |
3.2.2 连续形式的ER收入极化指数 | 第47-51页 |
3.2.3 ER极化指数的其他扩展 | 第51-55页 |
3.3 社会经济极化指数及多维度极化指数 | 第55-71页 |
3.3.1 社会经济极化指数 | 第57-67页 |
3.3.2 多维极化指数 | 第67-71页 |
4 收入极化测度指数分解研究 | 第71-88页 |
4.1 极化水平分解 | 第71-84页 |
4.1.1 要素子成分分解 | 第71-79页 |
4.1.2 人口分组分解 | 第79-81页 |
4.1.3 认同感-疏离感分解 | 第81-82页 |
4.1.4 组内、组间不平等及其总不平等分解 | 第82-84页 |
4.2 极化动态分解 | 第84-88页 |
5 中国居民收入极化的实证分析 | 第88-122页 |
5.1 数据来源及基本统计分析 | 第88-90页 |
5.1.1 数据来源说明 | 第88-89页 |
5.1.2 基本描述性统计 | 第89-90页 |
5.2 中国居民收入极化水平测度 | 第90-105页 |
5.2.1 全国维度的收入极化测度 | 第92-97页 |
5.2.2 城镇-农村内部收入极化测度 | 第97-99页 |
5.2.3 地理区域内部收入极化测度 | 第99-103页 |
5.2.4 沿海-内陆内部收入极化测度 | 第103-105页 |
5.3 中国居民收入极化分解测度 | 第105-122页 |
5.3.1 中国居民收入极化的收入来源分解 | 第105-114页 |
5.3.2 中国居民收入极化的认同感-疏离感分解 | 第114-119页 |
5.3.3 中国居民收入极化的动态分解 | 第119-122页 |
6 结论、启示与研究展望 | 第122-12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22-124页 |
6.2 启示 | 第124-126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26-129页 |
附录 | 第129-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1页 |
后记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