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经济结构考察与失衡程度测度--结构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导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页 |
1.2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9-10页 |
1.3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0-12页 |
1.3.1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2 存在的不足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1 关于经济结构概念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2.2 关于经济结构失衡的文献综述 | 第13页 |
2.3 结构主义发展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4 辽宁省经济结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3 辽宁省经济结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16-20页 |
3.1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6页 |
3.2 测度指标的选取 | 第16-18页 |
3.3 测度指标评分等级的确定 | 第18页 |
3.4 测度区间临界值的确定 | 第18-20页 |
4 辽宁省经济结构各部分失衡程度测度 | 第20-44页 |
4.1 投资消费结构的演进与测度 | 第20-27页 |
4.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居民消费变动情况 | 第20-22页 |
4.1.2 投资率与消费率变动情况 | 第22-25页 |
4.1.3 增量资本产出比变动情况 | 第25页 |
4.1.4 房价收入比变动情况 | 第25-26页 |
4.1.5 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程度测度 | 第26-27页 |
4.2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测度 | 第27-31页 |
4.2.1 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动情况 | 第27-28页 |
4.2.2 单位GDP能耗变动情况 | 第28-29页 |
4.2.3 第三产业产值比变动情况 | 第29-30页 |
4.2.4 产业结构失衡程度测度 | 第30-31页 |
4.3 金融结构的演进与测度 | 第31-35页 |
4.3.1 间接融资比重变动情况 | 第31-32页 |
4.3.2 CPI变动情况 | 第32-33页 |
4.3.3 存贷款比变动情况 | 第33-34页 |
4.3.4 金融结构失衡程度测度 | 第34-35页 |
4.4 区域经济结构的演进与测度 | 第35-40页 |
4.4.1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变动情况 | 第35-37页 |
4.4.2 农业财政支出占农业GDP比重变动情况 | 第37-38页 |
4.4.3 市际人均GDP极值比变动情况 | 第38-39页 |
4.4.4 区域经济结构失衡程度测度 | 第39-40页 |
4.5 国际收支结构的演进与测度 | 第40-44页 |
4.5.1 FDI占GDP比重变动情况 | 第40-41页 |
4.5.2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变动情况 | 第41-42页 |
4.5.3 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程度测度 | 第42-44页 |
5 辽宁省经济结构失衡程度综合测度 | 第44-49页 |
5.1 测度过程与结果 | 第44-47页 |
5.2 与全国及部分省区的比较 | 第47-48页 |
5.3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6 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6.1 构建消费主导型投资消费结构 | 第49页 |
6.2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 第49-50页 |
6.3 协调发展型区域经济结构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