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 第14-19页 |
2.1 案情回顾 | 第14页 |
2.2 案件审理结果及裁判理由 | 第14-16页 |
2.2.1 审理结果 | 第14-15页 |
2.2.2 裁判理由 | 第15-16页 |
2.3 案件争议焦点及裁判理由异议 | 第16-19页 |
2.3.1 争议焦点 | 第16-17页 |
2.3.2 裁判理由异议 | 第17-19页 |
第3章 本案争议焦点及裁判理由的法理分析 | 第19-31页 |
3.1 网络刑事犯罪 | 第19-23页 |
3.1.1 网络刑事犯罪特征 | 第19-21页 |
3.1.2 网络刑事犯罪的定义 | 第21-23页 |
3.1.3 网络刑事犯罪的类型 | 第23页 |
3.2 共同犯罪的基础理论 | 第23-29页 |
3.2.1 关于共同犯罪的定义 | 第24页 |
3.2.2 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 第24-25页 |
3.2.3 关于共同犯罪中的正犯 | 第25页 |
3.2.4 关于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 | 第25-26页 |
3.2.5 关于共犯从属性原则 | 第26-27页 |
3.2.6 关于帮助犯的正犯化 | 第27-29页 |
3.3 狭义共同犯罪中因果关系分析 | 第29-31页 |
3.3.1 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之间的因果性 | 第30页 |
3.3.2 帮助行为与正犯结果之间的因果性 | 第30-31页 |
第4章 本案争议焦点及裁判理由的法律评析 | 第31-37页 |
4.1 本案争议焦点的法律评析 | 第31-34页 |
4.1.1 关于网络共同犯罪中帮助犯正犯化的法律评析 | 第31-33页 |
4.1.2 关于共同犯罪中主从犯的法律评析 | 第33-34页 |
4.2 本案裁判理由的法律评析 | 第34-37页 |
4.2.1 关于裁判理由中“具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法律评析 | 第35页 |
4.2.2 关于裁判理由中“主从犯认定”的法律评析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