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1.1 二噁英(PCDD/Fs) | 第15-19页 |
1.1.1 二噁英(PCDD/Fs)的理化性质 | 第15页 |
1.1.2 二噁英(PCDD/Fs)的毒性 | 第15-18页 |
1.1.3 二噁英PCDD/Fs的污染来源 | 第18页 |
1.1.4 二噁英(PCDD/Fs)的污染水平 | 第18-19页 |
1.2 多氯联苯(PCBs) | 第19-23页 |
1.2.1 多氯联苯(PCBs)的理化性质 | 第19-21页 |
1.2.2 多氯联苯(PCBs)的毒性 | 第21页 |
1.2.3 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来源 | 第21-22页 |
1.2.4 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 | 第22-23页 |
1.3 多氯萘(PCNs) | 第23-27页 |
1.3.1 多氯萘(PCNs)的理化性质 | 第23页 |
1.3.2 多氯萘(PCNs)的毒性 | 第23-25页 |
1.3.3 多氯萘(PCNs)的污染来源 | 第25页 |
1.3.4 多氯萘(PCNs)的污染水平 | 第25-2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7-38页 |
2.1 采样点布设 | 第27-28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28-29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3.1 标样、试剂与材料 | 第29页 |
2.3.2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2.3.3 气相色谱条件 | 第29-30页 |
2.4 分析方法的优化 | 第30-36页 |
2.4.1 气相色谱条件及保留时间 | 第30页 |
2.4.2 层析柱的填装 | 第30-31页 |
2.4.3 高分辨质谱结果 | 第31页 |
2.4.4 流出曲线的测定 | 第31页 |
2.4.5 流出曲线的结果 | 第31-36页 |
2.5 样品处理 | 第36-37页 |
2.5.1 沉积物粒径、有机质的测定 | 第36页 |
2.5.2 水样的富集与净化 | 第36-37页 |
2.5.3 沉积物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 第37页 |
2.6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 第37-38页 |
3 洞庭湖水和沉积物中二噁英类的特征分析 | 第38-44页 |
3.1 水体中二噁英类(PCDD/Fs) | 第38页 |
3.2 沉积物中二噁英类(PCDD/Fs) | 第38-44页 |
3.2.1 沉积物中二噁英类的污染水平 | 第38-41页 |
3.2.2 沉积物中二噁英类的分布特征 | 第41页 |
3.2.3 沉积物二噁英类的生态风险 | 第41-42页 |
3.2.4 洞庭湖二恶类的污染源解析 | 第42-44页 |
4 洞庭湖多氯联苯的特征分析 | 第44-57页 |
4.1 水体中多氯联苯(PCB/Fs) | 第44-48页 |
4.1.1 水体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 | 第44-45页 |
4.1.2 水体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 | 第45-48页 |
4.1.3 水体中多氯联苯的生态风险 | 第48页 |
4.1.4 水体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源解析 | 第48页 |
4.2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 | 第48-57页 |
4.2.1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 | 第48-54页 |
4.2.2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4.2.3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生态风险 | 第55页 |
4.2.4 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源解析 | 第55-57页 |
5 洞庭湖中多氯萘(PCNs)的特征分析 | 第57-66页 |
5.1 水体中多氯萘 | 第57-59页 |
5.1.1 水体中多氯萘的污染水平 | 第57-58页 |
5.1.2 水体中多氯萘的分布特征 | 第58-59页 |
5.1.3 水体中多氯萘的生态风险 | 第59页 |
5.1.4 水体中多氯萘的污染源解析 | 第59页 |
5.2 沉积物中多氯萘 | 第59-64页 |
5.2.1 沉积物中多氯萘的污染水平 | 第59-62页 |
5.2.2 沉积物中多氯萘的分布特征 | 第62页 |
5.2.3 沉积物中多氯萘的生态风险 | 第62-63页 |
5.2.4 沉积物中多氯萘的污染源解 | 第63-64页 |
5.3 PCBs、PCDD/Fs和PCNs的主成分分析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