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论文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项目PPP融资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3 现有文献评述第14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 创新点第16-17页
2 轨道交通融资模式研究理论基础第17-24页
    2.1 轨道交通融资相关概念第17-21页
        2.1.1 城市轨道交通融资的相关概念第17页
        2.1.2 城市轨道交通融资的特点第17-21页
    2.2 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分类第21-22页
        2.2.1 完全政府融资模式第21页
        2.2.2 政府主导的负债性模式第21页
        2.2.3 政府主导的BOT融资模式第21-22页
        2.2.4 政府主导的PPP市场化融资模式第22页
    2.3 物有所值评价第22-23页
        2.3.1 物有所值评价政策依据第22页
        2.3.2 物有所值评价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项目融资模式分析第24-32页
    3.1 典型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分析第24-26页
        3.1.1 日本轨道交通融资模式第24页
        3.1.2 伦敦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第24-25页
        3.1.3 新加坡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第25页
        3.1.4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第25-26页
    3.2 我国轨道交通融资现状分析第26页
    3.3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项目概况第26-28页
    3.4 新机场线项目拟引入PPP融资模式的SWOT分析第28-29页
        3.4.1 优势分析第28-29页
        3.4.2 劣势分析第29页
        3.4.3 机会分析第29页
        3.4.4 威胁分析第29页
    3.5 新机场线融资模式的选择第29-31页
    3.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PPP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第32-47页
    4.1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PPP模式的确立第32-33页
    4.2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PPP模式背景分析第33-35页
        4.2.1 北京市城市建设的需要第33-34页
        4.2.2 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投入第34-35页
    4.3 客流量预测第35-39页
    4.4 经济费用效益估算第39-44页
        4.4.1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原则第39-40页
        4.4.2 经济费用估算第40-41页
        4.4.3 经济效益估算第41-43页
        4.4.4 敏感性分析第43页
        4.4.5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结论第43-44页
    4.5 新机场线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第44-46页
        4.5.1 评价指标设定及说明第44-45页
        4.5.2 专家组构成第45页
        4.5.3 综合评分结果分析第45页
        4.5.4 本项目物有所值定性分析结果第45-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PPP项目的风险分析第47-54页
    5.1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PPP项目的风险识别第47-50页
        5.1.1 市场风险第47页
        5.1.2 技术风险第47-49页
        5.1.3 工期风险第49页
        5.1.4 资金风险第49-50页
        5.1.5 其他风险第50页
    5.2 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PPP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第50-53页
        5.2.1 市场风险防范措施第50-51页
        5.2.2 工程技术风险防范措施第51页
        5.2.3 资金风险防范措施第51-52页
        5.2.4 工期风险防范措施第52页
        5.2.5 制订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第52-53页
    5.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6.1 主要结论第54页
    6.2 未来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2页
后记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山市富丽国际小区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县(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