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分析 | 第18-34页 |
2.1 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念及分类 | 第18-19页 |
2.2 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概述 | 第19-25页 |
2.2.1 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格局 | 第19-21页 |
2.2.2 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品 | 第21-23页 |
2.2.3 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企业 | 第23-25页 |
2.3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概述 | 第25-33页 |
2.3.1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原因 | 第26-27页 |
2.3.2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44页 |
3.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涵义和评价的指导思想 | 第34-35页 |
3.1.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涵义 | 第34页 |
3.1.2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指导思想 | 第34-35页 |
3.2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3.2.1 国际竞争力评价常用方法介绍 | 第35-36页 |
3.2.2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 第36页 |
3.3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43页 |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6-37页 |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第37-38页 |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8-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44-60页 |
4.1 AHP-TOPSIS评价方法 | 第44-49页 |
4.1.1 AHP-TOPSIS评价方法选择依据 | 第44页 |
4.1.2 AHP-TOPSIS评价方法应用原理 | 第44-49页 |
4.2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过程 | 第49-55页 |
4.2.1 原始数据的确定 | 第49-50页 |
4.2.2 基于AHP赋予评价指标权重 | 第50-52页 |
4.2.3 基于TOPSIS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 | 第52-55页 |
4.3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4.3.1 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3.2 一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3.3 二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 第60-64页 |
5.1 产业层面对策 | 第60-61页 |
5.1.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 | 第60页 |
5.1.2 突出地区优势区域统筹发展 | 第60页 |
5.1.3 重视配套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 | 第60-61页 |
5.2 企业层面对策 | 第61-62页 |
5.2.1 加强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 | 第61-62页 |
5.2.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产业发展要求 | 第62页 |
5.3 政府层面对策 | 第62-63页 |
5.3.1 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 第62页 |
5.3.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体制建设 | 第62-63页 |
5.3.3 加强合作交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 | 第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