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测度与防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0 引言第11-19页
    0.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0.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第11-12页
        0.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3-15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3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第13-15页
    0.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0.3.1 研究主要内容第15-16页
        0.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0.3.3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8页
    0.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第18-19页
        0.4.1 创新之处第18页
        0.4.2 研究不足第18-19页
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内涵第19-20页
        1.1.1 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界定第19页
        1.1.2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第19页
        1.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内涵第19-20页
    1.2 地方政府举债的理论依据第20-23页
        1.2.1 公共物品理论第20-21页
        1.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22页
        1.2.3 路径依赖理论第22-23页
2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表现第23-35页
    2.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联性第23-25页
        2.1.1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公共投资提出战略需求第23-24页
        2.1.2 现行地方财政收支难以应对新型城镇化资金缺口第24-25页
    2.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第25-28页
        2.2.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第25页
        2.2.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第25-27页
        2.2.3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第27-28页
    2.3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第28-29页
        2.3.1 规模风险:债务规模膨胀,举债欠缺适度性第28页
        2.3.2 结构风险:债务结构失衡,规划缺乏合理性第28-29页
        2.3.3 管理风险:债务管理不规范,用债缺乏有效性第29页
        2.3.4 偿债风险:债务负担沉重,偿债缺乏确定性第29页
    2.4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第29-35页
        2.4.1 财政体制因素第29-31页
        2.4.2 新型城镇化建设因素第31-33页
        2.4.3 债务管理因素第33-35页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测度第35-42页
    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直接测度:基于熵值法第35-38页
        3.1.1 指标说明与指标体系设计第35-36页
        3.1.2 测度模型的构建第36-37页
        3.1.3 直接测度结果分析第37-38页
    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间接测度:基于KMV法第38-42页
        3.2.1 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构建第38-40页
        3.2.2 地方政府安全债务规模的测算第40页
        3.2.3 间接测度结果分析第40-42页
4 国外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经验借鉴第42-47页
    4.1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第42-45页
        4.1.1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第42-43页
        4.1.2 口本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第43-44页
        4.1.3 英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第44-45页
    4.2 国外地方政府防范债务风险措施对我国的启示第45-47页
        4.2.1 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合法举债权第45页
        4.2.2 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构第45-46页
        4.2.3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债务监控预警系统第46-47页
5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第47-52页
    5.1 债务管理方面: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量风险的对策第47-48页
        5.1.1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债务规模风险第47页
        5.1.2 推行政府综合报告制度,防范债务结构风险第47页
        5.1.3 优化债务预算管理,防范债务管理风险第47-48页
        5.1.4 设立偿债准备金,防范偿债风险第48页
    5.2 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增量风险的对策第48-50页
        5.2.1 加快以物业税为主的地方税源建设第48页
        5.2.2 创新融资渠道与工具第48-49页
        5.2.3 完善地方官员任职考核机制第49页
        5.2.4 加强土地利用的规范化管理第49-50页
    5.3 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保障第50-52页
        5.3.1 深化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第50页
        5.3.2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第50页
        5.3.3 适时推行地方公债制度第50-52页
6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历第59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贸易对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
下一篇:中国股票市场行业间波动的动态关系分析--基于DCC-M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