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传动效率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修形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重合度行星齿轮传动效率的计算分析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高重合度行星齿轮啮合功率损失的计算 | 第17-24页 |
2.2.1 瞬时功率损失的计算 | 第18-21页 |
2.2.2 平均功率损失的计算 | 第21-22页 |
2.2.3 内啮合功率损失的计算 | 第22-24页 |
2.3 高重合度行星齿轮风阻功率损失的计算 | 第24-25页 |
2.4 滚动轴承摩擦功率损失的计算 | 第25-28页 |
2.4.1 球轴承的摩擦力矩 | 第25-27页 |
2.4.2 滚子轴承的摩擦力矩 | 第27-28页 |
2.5 润滑剂压缩功率损失的计算 | 第28-29页 |
2.6 传动效率的计算分析 | 第29-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参数对高重合度行星齿轮传动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31-3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齿轮设计参数对重合度的影响分析 | 第31-33页 |
3.3 齿轮设计参数对传动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33-35页 |
3.4 系统工况对传动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高重合度行星齿轮齿廓修形的研究 | 第37-56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齿廓修形的原理及方法 | 第37-39页 |
4.3 轮齿变形量及刚度的分析计算 | 第39-49页 |
4.3.1 外啮合齿轮当量齿形几何关系的计算 | 第39-42页 |
4.3.2 内啮合齿轮当量齿形几何关系的计算 | 第42-44页 |
4.3.3 轮齿变形量的计算 | 第44-46页 |
4.3.4 轮齿刚度的计算 | 第46-49页 |
4.4 齿廓修形的计算 | 第49-51页 |
4.4.1 齿顶修形量的计算 | 第49-50页 |
4.4.2 修形长度的确定 | 第50页 |
4.4.3 修形曲线的选取 | 第50-51页 |
4.5 齿廓修形对齿轮胶合的影响分析 | 第51-55页 |
4.5.1 闪温方程的建立 | 第51-52页 |
4.5.2 载荷分配系数的修正 | 第52-54页 |
4.5.3 修形对齿面接触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高重合度行星齿轮传动效率的试验验证 | 第56-63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案 | 第56-59页 |
5.2.1 试验设备 | 第56-57页 |
5.2.2 试验件选取 | 第57-58页 |
5.2.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8-59页 |
5.3 试验过程 | 第59-60页 |
5.3.1 试验件安装 | 第59页 |
5.3.2 试验操作 | 第59-60页 |
5.4 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 第60-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高重合度行星齿轮传动效率及修形研究软件开发 | 第63-72页 |
6.1 引言 | 第63页 |
6.2 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63页 |
6.3 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 第63-71页 |
6.3.1 软件流程图及主界面 | 第63-65页 |
6.3.2 传动效率计算模块的开发 | 第65-67页 |
6.3.3 修形量计算模块的开发 | 第67-69页 |
6.3.4 胶合计算模块的开发 | 第69-7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总结 | 第72-73页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