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6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组织 | 第16-19页 |
1.3.1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论文的组织 | 第17-19页 |
2 遥感变化检测和提取的方法研究 | 第19-32页 |
2.1 遥感变化检测 | 第19-24页 |
2.1.1 遥感变化检测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2 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分类 | 第20-22页 |
2.1.3 基于像元的遥感变化检测 | 第22-23页 |
2.1.4 面向对象的遥感变化检测 | 第23-24页 |
2.2 遥感信息提取 | 第24-31页 |
2.2.1 遥感信息提取的内涵 | 第24-26页 |
2.2.2 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分类 | 第26-27页 |
2.2.3 基于结构信息的遥感信息提取 | 第27-28页 |
2.2.4 面向对象的遥感信息提取 | 第28-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城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和提取 | 第32-56页 |
3.1 面向对象的遥感信息处理 | 第32-36页 |
3.1.1 影像预处理 | 第33页 |
3.1.2 对象特征提取和对象生成 | 第33-34页 |
3.1.3 面向对象的影像分割 | 第34-35页 |
3.1.4 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 | 第35-36页 |
3.1.5 面向对象的影像增强 | 第36页 |
3.2 城市遥感影像稳健匹配 | 第36-40页 |
3.2.1 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算法 | 第37-38页 |
3.2.2 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算法 | 第38-40页 |
3.3 城市遥感变化检测 | 第40-49页 |
3.3.1 代数运算法 | 第41-47页 |
3.3.2 变换类法 | 第47-48页 |
3.3.3 分类后比较法 | 第48-49页 |
3.4 城市遥感影像提取 | 第49-55页 |
3.4.1 光谱特征及其提取 | 第49-51页 |
3.4.2 形状特征及其提取 | 第51-52页 |
3.4.3 纹理特征及其提取 | 第52-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面向对象的城市土地遥感变化检测 | 第56-82页 |
4.1 混合多特征的面向对象的城市土地遥感变化检测方法 | 第56-64页 |
4.1.1 基于光谱特征的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 | 第56-57页 |
4.1.2 混合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 | 第57-58页 |
4.1.3 混合多特征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 | 第58-63页 |
4.1.4 混合多特征的面向对象城市遥感变化检测实验原型的设计与实现 | 第63-64页 |
4.2 基于多特征的面向对象城市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实验 | 第64-78页 |
4.2.1 城郊结合部变化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4.2.2 风景居住混合区变化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67-70页 |
4.2.3 居住工业混合区变化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70-73页 |
4.2.4 城市密集建设区变化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73-76页 |
4.2.5 水域山体变化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76-78页 |
4.3 顾及混合多特征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与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78-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面向对象的城市土地遥感信息提取 | 第82-107页 |
5.1 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多层次特征 | 第82-86页 |
5.1.1 土地利用多层次特征 | 第82-83页 |
5.1.2 土地利用地物特征 | 第83-86页 |
5.2 面向对象分类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 第86-102页 |
5.2.1 多尺度遥感影像分割 | 第86-97页 |
5.2.2 典型地物分割尺度及分类规则 | 第97-99页 |
5.2.3 面向对象信息提取的精度评价 | 第99-102页 |
5.3 基于像元与面向对象方法在信息提取方面的比较 | 第102-106页 |
5.3.1 在中低分辨率影像信息提取方面的比较 | 第102-103页 |
5.3.2 在高分辨率影像信息提取方面的比较 | 第103-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8-10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