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综述 | 第15-38页 |
1.1 苦苣菜黄网病毒概述 | 第15-20页 |
1.1.1 苦苣菜黄网病毒分类、寄主及传播介体 | 第15页 |
1.1.2 苦苣菜黄网病毒粒子形态与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1.1.3 苦苣菜黄网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 第16-19页 |
1.1.4 SYNV转录与复制 | 第19-20页 |
1.2 病毒反向遗传学 | 第20-26页 |
1.2.1 正链RNA病毒反向遗传学 | 第21-22页 |
1.2.2 负义RNA病毒反向遗传学 | 第22-26页 |
1.2.2.1 动物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学 | 第22-25页 |
1.2.2.2 植物负义RNA病毒反向遗传学 | 第25-26页 |
1.3 不分段的负义RNA病毒基因组末端顺式作用元件研究 | 第26-37页 |
1.3.1 弹状病毒科 | 第27-32页 |
1.3.2 副粘病毒科 | 第32-35页 |
1.3.3 其它病毒科 | 第35-3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7-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51页 |
2.1. 常规分子克隆技术 | 第38-44页 |
2.1.1 PCR | 第38-40页 |
2.1.2 凝胶回收 | 第40页 |
2.1.3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连接酶连接 | 第40-41页 |
2.1.4 Infusion | 第41页 |
2.1.5 转化 | 第41-42页 |
2.1.6 菌落PCR筛选 | 第42-43页 |
2.1.7 少量质粒的提取 | 第43-44页 |
2.1.8 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 | 第44页 |
2.2 农杆菌浸润接种 | 第44-46页 |
2.2.1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与电击转化 | 第44-45页 |
2.2.2 农杆菌浸润接种本氏烟 | 第45-46页 |
2.3 核酸相关技术 | 第46-49页 |
2.3.1 CTAB法提取植物DNA | 第46页 |
2.3.2 植物总RNA提取方法 | 第46-48页 |
2.3.3 RT-PCR制备cDNA | 第48-49页 |
2.4 Western blot | 第49-51页 |
2.4.1 植物总蛋白的提取 | 第49页 |
2.4.2 SDS-PAGE电泳 | 第49页 |
2.4.3 半干法转膜 | 第49-50页 |
2.4.4 Western blot | 第50-51页 |
3 SYNV微型复制子末端序列突变分析 | 第51-10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52-63页 |
3.1.1 材料 | 第52页 |
3.1.2 SYNV原始毒源和侵染性克隆接种本氏烟 | 第52-53页 |
3.1.3 引物设计 | 第53页 |
3.1.4 RNA提取与RT-PCR | 第53-55页 |
3.1.5 高保真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55页 |
3.1.6 目的片段连pLB载体测序 | 第55-56页 |
3.1.7 SYNV-MR突变体构建 | 第56页 |
3.1.8 突变载体转化农杆菌并浸润本氏烟 | 第56页 |
3.1.9 荧光观察及样品采集 | 第56-57页 |
3.1.10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 | 第57-6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63-101页 |
3.2.1 SYNV微型复制子末端序列确定 | 第63-65页 |
3.2.2 SYNV微型复制子末端序列突变分析 | 第65-98页 |
3.2.2.1 leader与trailer互补的茎(stem)突变分析 | 第65-73页 |
3.2.2.2 环状凸起bulge1突变分析 | 第73-92页 |
3.2.2.3 bulge2碱基U的突变分析 | 第92-98页 |
3.2.3 讨论 | 第98-101页 |
4 全文总结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附录A:本论文中所用病毒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 第110-111页 |
附录B:本论文所用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 | 第111-113页 |
附录C:常用缓冲液和培养基配方 | 第113-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