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玉龙铜矿水源地水资源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11-12页 |
1.2.2 同位素技术 | 第12-13页 |
1.2.3 工作区研究程度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40页 |
2.1 位置交通 | 第16-17页 |
2.2 社会经济 | 第17页 |
2.3 自然地理 | 第17-23页 |
2.3.1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2.3.2 气象 | 第18-20页 |
2.3.3 水文 | 第20-23页 |
2.4 区域地质 | 第23-30页 |
2.4.1 地层 | 第23-26页 |
2.4.2 地质构造 | 第26-29页 |
2.4.3 岩浆岩 | 第29-30页 |
2.5 区域水文地质 | 第30-40页 |
2.5.1 含水岩组划分 | 第30-33页 |
2.5.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第33-36页 |
2.5.3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 第36-39页 |
2.5.4 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39-40页 |
第3章 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 | 第40-50页 |
3.1 水源地选址 | 第40-41页 |
3.2 地下水含水系统特征 | 第41-44页 |
3.3 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 | 第44-46页 |
3.4 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特征 | 第46-50页 |
3.4.1 放射性同位素T特征 | 第47-48页 |
3.4.2 稳定同位素D及δ18O特征 | 第48-50页 |
第4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50-80页 |
4.1 评价原则与参数计算 | 第50-52页 |
4.1.1 评价原则 | 第50页 |
4.1.2 参数计算 | 第50-52页 |
4.2 天然补给资源量评价 | 第52-67页 |
4.2.1 排泄量法 | 第52-54页 |
4.2.2 数值法 | 第54-63页 |
4.2.3 同位素质量平衡法 | 第63-65页 |
4.2.4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4.3 允许开采量评价 | 第67-76页 |
4.3.1 地下水开采方案 | 第67-68页 |
4.3.2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 第68-75页 |
4.3.2.1 开采试验法 | 第68-69页 |
4.3.2.2 数值法 | 第69-74页 |
4.3.2.3 同位素法 | 第74-75页 |
4.3.3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75-76页 |
4.4 地下水水质评价 | 第76-80页 |
4.4.1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 第76-77页 |
4.4.2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 第77-78页 |
4.4.3 工业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 第78-80页 |
第5章 水源地保护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建议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