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3-15页 |
1.1.1 全民健身事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 第13页 |
1.1.2 广州市的全民健身运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第13-14页 |
1.1.3 广州地区高校是广州市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场所 | 第14页 |
1.1.4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 第14-15页 |
1.1.5 高校运动会是高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形式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6-3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7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7-28页 |
2.2.3 访谈法 | 第28-29页 |
2.2.4 数理统计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64页 |
3.1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开展全校性运动会的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3.1.1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全校性运动会举办情况 | 第30-31页 |
3.1.2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展情况 | 第31页 |
3.1.3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运动会为病残学生设置项目情况 | 第31-32页 |
3.2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开展田径运动会的基本情况 | 第32-45页 |
3.2.1 广州地区15所高校田径运动会举办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3.2.2 广州地区15所高校田径运动会举办的时间、地点情况 | 第33-34页 |
3.2.3 广州地区15所高校田径运动会分组类型情况 | 第34-35页 |
3.2.4 广州地区15所高校田径运动会运动员的参赛资格情况 | 第35-37页 |
3.2.5 广州地区15所高校田径运动会学生参赛情况 | 第37-38页 |
3.2.6 广州地区15所高校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与参赛情况 | 第38-42页 |
3.2.7 广州地区15所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奖励情况 | 第42-45页 |
3.3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趣味运动会开展情况 | 第45-50页 |
3.3.1 广州地区15所高校举办趣味运动会的情况 | 第45-46页 |
3.3.2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趣味运动会的举办地点、时间情况 | 第46页 |
3.3.3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趣味运动会的分组类型情况 | 第46-47页 |
3.3.4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趣味运动会的参赛资格情况 | 第47-48页 |
3.3.5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趣味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情况 | 第48-49页 |
3.3.6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趣味运动会的奖励情况 | 第49-50页 |
3.4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单项运动会开展情况 | 第50-53页 |
3.4.1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单项运动会的举办基本情况 | 第50-51页 |
3.4.2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单项运动会的参赛资格情况 | 第51-52页 |
3.4.3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单项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情况 | 第52-53页 |
3.4.4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单项运动会的奖励情况 | 第53页 |
3.5 高校运动会经费来源与开支情况 | 第53-56页 |
3.5.1 田径运动会经费来源与开支情况 | 第54页 |
3.5.2 趣味运动会经费来源与开支情况 | 第54-55页 |
3.5.3 单一项目运动会经费来源与开支情况 | 第55-56页 |
3.6 高校学生参与学校运动会的情况 | 第56-61页 |
3.6.1 随机调查对象组成情况 | 第56-57页 |
3.6.2 大学生参与运动会的动机情况 | 第57-61页 |
3.7 高校大学生对学校运动会的评价情况 | 第61-64页 |
3.7.1 大学生对高校全校性运动会类型的评价 | 第61页 |
3.7.2 大学生对田径运动会的评价情况 | 第61-62页 |
3.7.3 大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喜好情况 | 第62-63页 |
3.7.4 大学生对学校运动会的期望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4-67页 |
4.1 广州地区15所高校每年例行举办全校性运动会 | 第64页 |
4.2 广州地区15所高校的田径运动会主要突出竞技性 | 第64页 |
4.3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趣味运动会主要面向教工开展 | 第64-65页 |
4.4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单项目运动会均面向师生员工开展 | 第65页 |
4.5 广州地区15所高校举办运动会的经费均有保障 | 第65页 |
4.6 广州地区15所高校学生参与运动会积极性高而参与有限 | 第65-66页 |
4.7 广州地区15所高校运动会有待改革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主要问题 | 第67-69页 |
5.1 高校运动会的举办时间过于集中且太短 | 第67页 |
5.2 高校田径运动会参赛人数不足一成 | 第67页 |
5.3 高校运动会设置的项目未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机结合 | 第67-68页 |
5.4 高校全校性运动会的经费开支过于集中 | 第68页 |
5.5 高校全校性运动会无少数民族和病残学生项目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建议 | 第69-73页 |
6.1 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高校运动会日常化 | 第69页 |
6.1.1 高校运动会由定期举办改革为常年举办 | 第69页 |
6.1.2 拓宽运动会组织形式以提高运动会的举办次数 | 第69页 |
6.2 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运动会项目多元化 | 第69-70页 |
6.2.1 改良创新项目以促进全民健身与高校运动会的融合 | 第69-70页 |
6.2.2 开展全面的运动项目以重塑运动会多样的核心价值 | 第70页 |
6.3 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运动会参与全员化 | 第70-71页 |
6.3.1 拓宽高校运动会参与方式以鼓励高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 | 第70页 |
6.3.2 完善医疗后勤服务以强化高校运动会的全员自我服务 | 第70-71页 |
6.4 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发挥有限资金效益最大化 | 第71-72页 |
6.4.1 加强运动会与外界的联系以拓宽高校运动会资金来源 | 第71页 |
6.4.2 鼓励自我互助服务以减少高校运动会资金的开支浪费 | 第71-72页 |
6.5 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少数群体权益平等化 | 第72-73页 |
6.5.1 增设病残学生运动项目以保障少数群体的参与权 | 第72页 |
6.5.2 高校运动会设置少数民族项目以拓展全民健身运动项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4页 |
附录 1 | 第77-78页 |
附录 2 | 第78-83页 |
附录 3 | 第83-84页 |
附录 4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