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水稻砷积累总量和形态的影响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土壤砷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0-13页 |
1.1.1 土壤砷污染现状 | 第10页 |
1.1.2 土壤中重金属砷的来源 | 第10-12页 |
1.1.3 土壤中重金属砷对人体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 土壤砷污染的修复技术 | 第13页 |
1.3 生物炭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 第13-18页 |
1.3.1 生物炭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第13-15页 |
1.3.2 生物炭的制备 | 第15-16页 |
1.3.3 生物炭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4 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生物炭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 第21-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制备方法及过程 | 第21-22页 |
2.2 实验结果及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22-33页 |
3 生物炭对水稻砷积累总量的影响 | 第33-45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3页 |
3.1.1 供试土壤 | 第33-34页 |
3.1.2 实验设计 | 第34-36页 |
3.1.3 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3.1.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3.2 讨论 | 第43-44页 |
3.3 小结 | 第44-45页 |
4 生物炭对水稻中砷形态的影响 | 第45-64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62页 |
4.1.1 供试土壤 | 第45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45页 |
4.1.3 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4.1.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62页 |
4.2 讨论 | 第62-63页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问题与建议 | 第64-66页 |
5.2.1 问题 | 第64-65页 |
5.2.2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